尉迟敬德一脸杀气地冲到李渊面前,李渊暴怒:“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毫不迟疑地拔出利剑,指向李渊道:“太子与齐王叛乱,均被诛杀,请陛下下诏命所有兵马听从秦王处置!”李渊看着横眉怒目的尉迟敬德,再看看他手中寒光闪闪的利剑,悔不当初!
可眼前摆在李渊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顺从尉迟敬德,一条是和尉迟敬德反着来。只要李渊顺从尉迟敬德,自然可以保性命无忧,一旦和尉迟敬德反着来,自己的下场必然和太子,齐王等人如出一辙。当然,不管李渊是顺从还是反抗,这天下的大权是必交无疑了。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渊很快就镇定下来,迫于眼前形势,他选择顺从附和尉迟敬德,当即亲笔写了诏书,命各路兵马全部听从秦王指挥调派。
尉迟敬德拿到了李渊的亲笔诏书,立刻就对李渊笑脸相迎,还第一时间就把手中的利剑给收了回去。对于李渊的配合,尉迟敬德很是满意。
秦王李世民在得到所有兵马的掌控权后,很快就平定了宫廷内外。太子以及齐王的随从等多数人被俘,当时的舆论导向都指出要把这些俘虏全部杀了,没收他们的家产。这个时候,尉迟敬德出来投了反对票。
尉迟敬德认为,太子和齐王这两位主要人物已经被诛杀,他们手下的那些人必然是群龙无首,也是惶惶不安。一旦株连太子部属下,对稳定局势必然有影响。就当前形势而言,稳定朝堂才是头等大事。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提议表示非常认同,稳定局势才能保证他更好地开展新的工作,更是目前这种特殊时期,尤其不能马虎。如果自己放太子部属一马,施行安抚政策,必然能快速拉拢人心。
论功行赏时,李世民把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记为头功,每人赏赐一万匹绢,更是把整个齐王府,以及齐王府的各类宝贝,全部一起赏给了尉迟敬德。
喜得齐王府的尉迟敬德,心里真是感慨万千,想当初太子和齐王为了笼络他,曾给尉迟敬德送去了一大车的金银宝器,奈何尉迟敬德一点面子都不给,当场拒收!
尉迟敬德直言不讳拒绝道:“我出身低下,遇上隋朝衰亡,天下四分五裂,无处藏身,参加叛军队伍,各路辗转,直到遇到秦王,不仅给我性命,还让我在亲王府供职,我对秦王无以回报,只有毕生忠诚于他。如转投太子,必是一个为了私利抛却忠诚的人,太子也不喜这的人吧!”
随后,尉迟敬德就给李世民上报了太子前来给他送金银宝器一事,李世民听后颇为感动,他让尉迟敬德以后要是再遇类似的事,就把金银收下,这样还可以探听太子内幕。现如今拒绝了太子,必然会遭到太子记恨,恐遇祸事。
尉迟敬德丝毫无惧,想着太子自然对他心中有恨,那就自己大大方方地开门迎敌。于是,他日日打开门窗,酣睡好眠。太子派来的刺客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到了,心惊这是走漏了消息,尉迟敬德必然早作防范,一旦贸然行动,后果估计不堪设想。刺客当机立断:撤!
太子刺杀尉迟敬德没有得手,心里始终愤愤不平,就变着法儿地在李渊面前诋毁,抹黑尉迟敬德。李渊不明就里就把尉迟敬德给送进大牢,李世民得知后全力搭救,尉迟敬德才成功脱险。在牢中呆着的尉迟敬德,在心里把李渊,太子等人是恨得牙痒痒的,因此在一箭射死李元吉,以及持箭威胁李渊,统统都是尉迟敬德一人完成的。
公元639年,有人告发尉迟敬德谋反。李世民就把尉迟敬德找来,对他说道:“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什么呢”?尉迟敬德愤然道:“臣确实谋反。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如今天下安定,便开始要怀疑我谋反了吗?”
话音刚落,尉迟敬德就把身上的衣物脱下,露出满身的伤疤,李世民见状,心内百感交集,哽咽道:“你穿上衣服吧,朕就是对你丝毫不怀疑,才会跟你这么说,何必这样恼怒呢?”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宠信,一直都在行动上体现出来,除了加官进爵外,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提出,要把女儿嫁给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一听公主要下嫁给他,当即吓得汗如雨下,这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女子,自己可是驾驭不了。
尉迟敬德当即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李世民,表示自己和夫妻同甘共苦多年,夫妻感情深厚,他虽然才疏学浅,也深知“富贵不换妻”,还希望李世民多多谅解。李世民看尉迟敬德一脸决然的样子,就收回成命,让尉迟敬德夫妻继续相知相伴。
643年,尉迟敬德意识到自己再留在朝廷难免遭忌,他明哲保身,请求回家养老,李世民应允,让他每月初一,十五进宫朝拜。尉迟敬德退休后就醉心于音律,怡然自得地安享晚年,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