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明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他的支持者蓝玉,以谋反罪被剥皮实草,残忍杀害,并株连功臣名将15000多人,大将军里只有定远侯王弼的家人幸免于难。
朱标是明朝的第一位太子,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一位太子。朱元璋和马秀英结婚后,由于聚少离多,并没能马上生育孩子,直到朱元璋攻打南京时,朱标才出生。
1355年,朱元璋正在南京城外,指挥大军强攻南京,朱标出生的消息,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兴奋之余,也对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1360年,朱元璋便让朱标以宋濂等明儒为师,学习经传。朱标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费尽了心血培养。
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元璋称帝的同时,就立朱标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将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能臣老将,全都给太子,让他们做太子的辅臣。
而且,朱标也是权力最大的太子,明朝初期,朱元璋一直外出指挥作战,朱元璋出征期间,就由太子监国,各将军丞相辅佐,政事由朱标全权定夺。
从洪武十年,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出生起,朱元璋更是放权给22岁的朱标。朱元璋命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当时的朱标,显然就是个“二皇帝”。
朱元璋将一生的心血付诸朱标身上,朱标也不负所望,他仁爱,善理政,被朝臣所称颂,如果能坐上皇位,一定是位明君。不料,洪武二十五年,37岁的朱标巡视陕西,返回南京不久生了病,不久后突然去世。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痛苦万分,自从朱标出生的那一天,朱元璋就一直为大明,为自己的接班人所设计。朱元璋称帝后,为了大明的稳固,曾屠戮了不少功臣,一个“胡惟庸案”就牵连了三万多人。
功臣们有罪的被治罪,没罪的被罗列一些莫须有的罪,总归逃不过一个死。但骄横跋扈的蓝玉,却一直高枕无忧,甚至他霸占元主的妃子,炮轰喜峰口、杀害守关将领、打走御史,等各种不法作为,朱元璋对他一直刻意保护。
其原因就是,蓝玉是朱标的铁杆支持者,不仅如此,蓝玉和朱标还有亲戚关系。蓝玉的姐姐嫁给了常遇春,而常遇春的女儿又嫁给了朱标,所以,常遇春是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
蓝玉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交恶。有一次,蓝玉从蒙古班师回朝,偷偷观察镇守北京的朱棣,回到南京后,就告诉朱标,朱棣有野心,可能会造反,要小心防范。只是朱标仁厚,不相信朱棣会和他争夺太子位。所以说,如果蓝玉不死,他定会死死地替朱标盯着朱棣和其他藩王。藩王们但凡有个风吹草动,蓝玉定然能率军讨平。
但这个前提是朱标活着,但朱标突然去世了,朱元璋的计划全都被打乱了。为了让文弱的朱允炆顺利即位,朱元璋只好仿照“胡惟庸案”,再来一次清理和布局,结果“蓝玉案”爆发,蓝玉被以欲图谋反的罪名,剥皮实草,还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达15000多人。
蓝玉曾屡次以主帅之职出征,而王弼、冯胜、傅友德三位名将,正是他的左膀右臂。朱元璋在杀蓝玉前,就将王弼、冯胜、傅友德解除兵权,召回京。蓝玉死后,王弼意识到在劫难逃,但总想保住儿孙,曾找傅友德商议对策,后被锦衣卫告发给朱元璋。
王弼、冯胜、傅友德三人商量后,知道逃不过朱元璋的屠刀,三人便做出了不同的抉择,这也导致了他们三人子孙家族的兴衰。
傅友德的反应最为激烈,在宴席上,傅友德被朱元璋挑刺后,直接手持利剑,砍下两个儿子的头,然后自杀于朱元璋面前。傅友德的激烈作为,让朱元璋很下不来台,一怒之下,朱元璋抄了傅友德的家,家人被流放,结局惨淡。
冯胜,功劳很大,名声也好,但他没有儿子,也许正是这一点,让他多活了两年,直到蓝玉被杀两年后,朱元璋才将他赐死,但冯胜诸子都不得继其嗣。
王弼,和蓝玉关系最好,也最富有智慧,蓝玉之所以立下大功,也得益于他的提点,而他的结局也相对最好。王弼洞悉了朱元璋的杀心,为了保住家族,他在进宫赴死前,给儿子们留下一封信:父亲追随皇上多年,又是蓝玉的搭档,蓝玉已死,自己也活不了多久;自古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我死后,你们兄弟不要怨恨皇上,一定忠于皇上,忠于大明。
更重要的是,王弼进宫后,将自己的安排,信的内容都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见王弼的确忠心耿耿,但他又实在忌惮王弼功高,朱允炆驾驭不了,所以还是下了狠心,赐死王弼,但对王弼的家人非常好,一个也没有受到株连。
王弼通晓历史典故,爱读书,为了让朱元璋放下戒心,放过自己的家人,他牺牲自己,并表明自己忠诚的安排,终于换来了子孙的安全,后来,王弼的后人中,还出了位大名人——王阳明。而这,正得益于王弼的保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