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五年,常遇春刚刚投靠朱元璋,众人没想到的是,常遇春虽然入伙比较晚,但是口气一点儿都不小,冲进帅帐就满脸兴奋的朝着朱元璋伸手要道:“把先锋印给我吧,我来你这儿就是当先锋的”。
朱元璋眼睛一瞪,不敢置信,眼前的这个毛头小子何德何能?不过一个吃不饱饭的难民而已,哪里来的底气说出如此的豪言壮语?初来乍到,竟敢张口就要先锋官这种重要的职位?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常遇春等这个机会已经太久了。
常遇春从小有大志向,主动学文习武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拿着锄头在天地间劳作的他心有不甘,不想自己的一生老死田间,他立志想要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
自小家贫的他又没有什么深厚的文学,也考不了举人。常年给地主干农活,倒是有一把子力气,更何况天下也不稳定,常遇春就想学武,成就一番大业。
说干就干,常遇春放弃了给地主当长工,在家乡四处找武艺好手学武。
但是家里太穷,根本无法长期支付学费,就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
常遇春学武很有天赋,数年间他已经换了太多的武艺师父,集众家之长,很快就成了数一数二的高手。
出师之后,常遇春通过给人押镖挣钱,然后又拿钱买兵书钻研,找读书人帮他解读,平时到私塾交学费识字。本就天赋异禀的他又勤奋好学,逐渐文武双全,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常遇春学有所成,入世打拼
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
眼看着乱世到来,到处都是聚众起义的义军,常遇春知道,他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一展拳脚。
但问题是现在的他空有武力,在乱世中却没有什么营生,肚子饿得咕噜噜直叫,先得解决吃饭问题。
正好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最近动静很大,常遇春一想,不如先去投靠他,说不定大有可为,还能吃饱饭。
刘聚见常遇春勇武过人,就让他当什夫长,当心腹对待。
刚开始跟随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的时候。常遇春觉得挺新鲜,既能大碗吃肉,又能分得银两,生活美滋滋。
可是数月之后,常遇春发现,刘聚只知打家劫舍、四处抢掠,并没有什么打算或远图,他看着胸无大志,吃得满嘴流油的刘聚,眼中满是失望。
这并不是他要找的能成大事的人。渐渐的就有了脱离盗群,另寻出路的念头。
很快他就有了机会……
常遇春得遇明主,急于一展拳脚
至正十五年四月,常遇春随刘聚正在和州抢掠,恰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常遇春早就听人说过朱元璋,此人仗义豪侠,很有作为。
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机会,装成老百姓观察朱元璋的行径。
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
这么一看,朱元璋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做大事的人,常遇春非常高兴,自己终于大有可为了。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来到朱元璋的帅帐后,他的兴奋之情再也无法忍受,迫切想要有所作为,也渴望尽快建立一番大功作为投名状,得到众人的认可,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也就忘了礼仪,张口直接跟朱元璋要先锋印。
虽说刚一开口,他也有些后悔自己的鲁莽,可是看到朱元璋眼中的质疑和众将压抑的笑声。
常遇春更想证明自己,他等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可是朱元璋并没有让他如愿,那么多沙场宿将在侧,根本不可能让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占据先锋这么重要的职位,风险太大了。
常遇春虽有些失望,但是并不气馁,都不了解他,不放心他也是人之常情。常遇春相信,他会有机会证明自己的。
他的运气很好,机会很快就来了……
抓住机会,锋芒毕露,一战成名
过了没多久,朱元璋攻打采石矶,由于元军早有准备,在河岸边列阵以待,朱元璋的水军根本无法靠岸,被元军一顿乱箭齐射,损失惨重,朱元璋看着只能干着急却无可奈何。
恰巧这时,常遇春正在不远处划着小船不要命的冲锋,很强悍的样子。
朱元璋死马当活马医,急忙大喊:“小子,你不是要当先锋官吗?现在正是时候”。
常遇春闻声而动,冲了上去。
只见他驾着小船,左避右闪的快速靠近了元军,手中的长矛狠狠地挥了出去,结果却被多个元兵用盾牌死死地夹住了。
常遇春等的正是这个时候,他握住长矛一端,借力一个闪身,冲上了岸边元军阵地,大杀四方,不一会儿功夫,就在岸边劈开一片空地,为己方人登岸创造了机会,经过众人齐心协力,一番血战,成功的占领了采石矶。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
常遇春自此一战成名,军中众将眼中都是满满的敬佩。
朱元璋再也不敢轻视这个年轻人了,缓缓起身,行了一个大礼,诚心诚意的拜常遇春为先锋大将。
常遇春自此平步青云,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知道,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士为知己者死,常遇春不想让朱元璋失望。
从此,常遇春仿佛开挂了一般,无数的战争生涯未曾一败的他,彻底成就了元末战场传奇。
常遇春的人生彻底崛起,功成名就
次年三月,常遇春为先锋,一马当先,率先登城,立下头功,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常遇春初露锋芒,深得朱元璋倚重,拜为元帅,和军中老资历大帅徐达、汤河等人平起平坐。
元至正十九年,大将军常遇春率部向衢州
一路杀来,首先攻克龙游城。随后,常遇春以奇兵攻入衢州,元军死伤殆尽,大获全胜,再立新功。
次年,常遇春大战九华山,元军全军覆没。常遇春意气风发,于百丈潭前壮志豪情刻诗一首:
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
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1360年,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大破陈友谅,斩首万余,俘虏三千。
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不久,升行省参知政事。
1363年,鄱阳湖大战爆发,朱元璋战船搁浅,危急万分。常遇春当机立断,猛撞朱元璋战船,射伤张定边。
随后赤身上阵,架船率领敢死队冲向陈友谅舰队,展开肉搏战。陈友谅彻底覆灭,朱元璋实力登顶。常遇春勇猛无双,战功卓越,升为平章政事。
1364年7月,常遇春先和徐达攻占庐州。接着,又与邓愈会合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岭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风降附。
1365年5月,常遇春又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陆、襄阳;十一月与徐达率军攻占了泰州。为攻取元大都,实现一统扫平了道路。
常遇春为开创大明屡建奇功无数,每遇战事,总是率先冲入敌阵,率先破敌,攻城掠地,战功无数。
朱元璋夸赞他:常遇春,将兵十万,可横行天下!古之名将未之有也!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可惜,天妒英才,1369年北伐攻克元大都后,凯旋途中,常遇春因病突然暴毙。
朱元璋听闻伤心不已,祭祀之时,悲伤赋诗一首送别:
朕有千行生铁汁,从来不为儿女泣,今日忽闻常公薨,泪洒衣襟草木湿。
后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谥号“忠武”,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位列大明功臣第二。
常遇春就是投靠太迟,死得太早,不然以他的能力,大明第一开国功臣,就不是徐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