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王阳明11岁作28字诗,达到悟道水平,预示未来,26年后应验

王阳明11岁作28字诗,达到悟道水平,预示未来,26年后应验

历史上的曹植才思敏捷,知识渊博,可以七步成诗;唐朝的温庭筠,每入试,叉手构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所以说,曹植和温庭筠在才学方面都是十分厉害的大文学家,但二人又仅仅是在文学方面厉害,而且他们的诗作也仅是在辞章上华丽出众,并没有太多的延伸。

明朝有一位大人物,名叫王阳明,他不仅作诗厉害,还是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还是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他创建的阳明心学风靡海内外,被后人称为“救世之学”。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的企业家、名人大咖都深受影响,比如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就十分崇拜王阳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可以看到很多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影子。

而王阳明在后来,成为历史上和孔孟比肩的大圣人,大哲学家,其实在他少年的诗作中,就已经有了预示。

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王羲之,不过到了王阳明的四世祖这一代时,因隐居山林,所以家境不好,日子过的很清贫。

幸运的的是,王阳明的爷爷王伦很有才学,远近闻名,被很多大户人家聘为私塾先生,给孩子教书,所以王伦管家后,日子过的还算可以,可以衣食无忧。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在王伦的影响下,自幼也很爱读书,而且有过目不忘之才能。并且王华有心改善家庭状况,立志读书做官,所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在1481年,王阳明10岁的时候,考中了头名状元。

由于王华自幼专心读书,四处求学问道,参加科举考试,所以王阳明出生后,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王华考中状元后,在京城做官,就更是和王阳明见不上面了。

也许在读书这方面,王阳明是继承了祖辈的良好基因,虽然到了五岁他还不会说话,但记忆力好。后经过高僧指点,改名字后王阳明不仅会说话,还能背诵之前爷爷吟读的文章,《大学》中的经典。所以,王阳明从小就被街坊邻居称为神童。

1481年,王华状元及第后,被立即任命为翰林修撰,做的是皇帝的顾问、秘书一类的工作,虽不直接参与政治,但却是皇帝的近臣,达官显贵都要礼让三分。

王华成为翰林修撰后,工作稳定,既有了收入,也有了荣耀,越加思念老家的父亲和儿子。于是,王华成为翰林修撰后的第二年,1482年王华派仆人赶赴余姚老家,接父亲和儿子来京城居住。

王伦接到王华的通知后,带着11岁的小孙子王阳明,乘船前往京城。明朝中期,运河已经非常发达,北上的船只沿途所经之处,都是当时繁华的都城,比如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安、德州、天津等。

一直未曾出远门的爷孙俩,这次算是长了见识。沿途的风光,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都让他们非常兴奋。

一日,爷孙俩乘船行到镇江西郊的金山寺,也就是传说中青白二蛇,和法海苦斗的地方。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

而且金山寺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金山还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曾在金山设立了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寺中人来人往,香火极旺。清朝时期,金山寺还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

到了晚上,站在金山寺向远处望去,暮霭缭绕,远处的群山、楼阁、林木、灯火若隐若现,犹如仙境。王伦高兴之余,便结识同在金山寺的才子们设宴赏月,大家觥筹交错,陶醉在这美景、美酒之中。

古代文人,遇到良辰美景,往往少不了作诗,以示风雅。大家见王伦最为年长,都纷纷推举王伦先作诗一首,为大家助兴。王伦一时高兴,诗兴大发,也想作一首以表心中快意,但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一时想不起能应此美景的佳句。

正当王伦难为情的时候,11岁的王阳明对爷爷说:“爷爷,给我笔。”

顿时,王伦和众人愣住了,难道你也会作诗?

没等大家醒过神来,王阳明已经提笔写下:“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诗的意思是说,微醉之际,披着月光,依靠在楼阁之上,眺望着水中的金山,这时的金山看起来,只有拳头大小一般;远处传来清澈优美的箫声,想必山洞里的龙也许已经睡了吧。

大家看后,大呼一声,好一个“玉箫吹彻洞龙眠”,不想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格局。在大家的称赞下,也有人质疑,这个孩子是否有提前准备,所以有人又想再考考王阳明的诗才,便以“蔽月山房”为题,让王阳明再作诗一首。

王阳明听后,不假思索,就随机应口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日;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众人万没想到,一个11岁的孩子竟有如此高瞻远瞩,奇幻的意识。这首诗中,不仅山和月因每个观赏者的心境不同,而呈现出大小之别;并且诗词境界已经超过了世俗,达到悟道之人的水平,充满了禅诗的意趣。

就如,菩提偈菩一般: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王阳明的这首诗预示着,他终将成为一位大哲学家,历史上的大人物,其中"山高月更阔”表示虽有想法,但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

果不出其料,26年后,王阳明逃过刘瑾追杀,来到贵州龙场,在“万山丛薄,苗、僚杂居”,的龙场,王阳明日夜钻研《易经》,再结合多年来的挫折,最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至此,他创建“阳明心学”,提出知行合一,并萌发了“致良知”的思想,成为和孔圣人比肩的大哲学家。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创办学院,授徒讲学,声名远播,很多比他官职高的人,都甘愿作为他的弟子,跟随他修习阳明心学。以致于到明朝中后期,不仅民间有很多阳明心学的修习者,就是朝廷大员都很多是王阳明心学的传道者。比如计除严嵩与严世蕃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徐阶,就曾为王阳明修建祠堂,拜王阳明的弟子为师。

王阳明悟道不久,就重新被朝廷起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庐陵知县,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成为手握大权的五省巡抚。

王阳明用计谋剿灭南赣盗贼,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同时用王道安抚民心,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为此,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广建生祠、祠堂、学院,后来王阳明因军功被嘉靖帝封新建伯,世袭。

王阳明在江西去世后,百姓们感恩涕零,自发的披麻戴孝,为他扶灵送行,并且建阳明祠、仰止祠、报功祠、书院祭祀王阳明。当时赣州府内十一县都建有阳明祠,崇义县的百姓为了感恩王阳明,各家各户还自发的在家中供奉王阳明像。

如今王阳明虽然已经远去,但他创建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中国近代历史名人曾国藩、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蔡元培、郭沫若、张岱年、余秋雨等,也曾认真研读过“阳明心学”,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蒋介石还因崇拜、纪念王阳明,于1950年,将台湾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小观音山一带,原名草山的山区改名阳明山。1969年,在阳明山公园内,又建造了阳明书屋。日本明治时代的“军神”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七个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经深入众人之心,并且当代的名人、大家也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的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

王阳明心学高扬的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初心,洒脱的胸怀,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意义,让疲惫脆弱的内心重新获得强大的力量,在浮躁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是修身养性的良好的指导思想。

同时,王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他的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而在了解王阳明的一生,了解他的哲学智慧方面,莫过于读他的传记、语录故事,下方横条这套《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不仅全方面地描写了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一生,而且还有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的传习录,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读者更容易吸收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现在做活动39元,不到一顿饭钱,有意的朋友,请点击下方横条购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作诗,水平,王阳明,金山,历史,王伦很,未来,孩子,王华,爷爷,消息资讯,王阳明,金山寺,王伦,王华,阳明心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作诗,水平,王阳明,金山,历史,王伦很,未来,孩子,王华,爷爷,消息资讯,王阳明,金山寺,王伦,王华,阳明心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作诗,水平,王阳明,金山,历史,王伦很,未来,孩子,王华,爷爷,消息资讯,王阳明,金山寺,王伦,王华,阳明心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