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陈友谅倾巢而出,朱元璋问刘伯温破敌之策?刘:杀光投降和逃跑的

陈友谅倾巢而出,朱元璋问刘伯温破敌之策?刘:杀光投降和逃跑的

1360年,陈友谅率30万大军,直扑朱元璋的“老巢”南京。南京城内鸡飞狗跳,人人思逃,朱元璋急忙问计刘伯温。刘伯温愤愤地说:“被主张投降和逃跑的全杀了,就能打败陈友谅!”

自从陈友谅架空了徐寿辉,掌握了天完政权的实权后,势力越来越强,他东征西讨,攻城略地,就连朱元璋的地盘,也多有被他占去,所以双方多有摩擦,但好在都是局部战争,对朱元璋没有造成大太的威胁。

1360年,陈友谅攻克池州,朱元璋深感威胁,便派徐达、常遇春率军争夺。徐达多智,和常遇春定下埋伏之计,不仅打败了陈友谅,还生擒三千士卒。

常遇春感觉这三千俘虏留着后患无穷,就瞒着徐达把俘虏坑杀了。战争向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斩使臣、不杀俘虏,常遇春不按规矩出牌,惹恼了陈友谅。

陈友谅一气之下,集结三十万大军,百艘巨舰,攻打黑脸将军花云和朱元璋养子朱文逊镇守的太平。花云面貌奇伟粗黑,骁勇善战,臂力过人,无人能敌,是朱元璋手下出了名的猛将。

当初,朱元璋攻占太平后,为防止陈友谅反攻,特意加厚、加高了城墙,还留下猛将花云和朱文逊镇守,本以为万无一失。不料,陈友谅率水师到太平城后,借着涨水时,士卒登上巨舰,直接跳入城内,仅用三天时间,就攻破太平城,惨杀花云。

太平失守后,陈友谅大喜过望,杀死徐寿辉,登基为帝,直扑朱元璋的“老巢”应天(南京),准备一举消灭朱元璋。消息传到南京,众人愕然,不知所措。一时间,南京城内鸡飞狗跳,将领、百姓纷纷打包行李,准备逃跑。

朱元璋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让诸将发表意见。诸将讨论出三种方案:割地投降;逃跑,退守钟山,保存实力;分兵夺回太平,从背后骚扰陈友谅。

朱元璋认为都不合适,他分析说:“首先否决投降,其次弃城而逃,不仅失去了虎踞龙盘的应天,自撤屏障,还会导致军心涣散。

退守钟山,结局就会和《三国演义》里的马谡一样,被敌人围困在山上,断水断粮,自寻死路。而分兵救太平更不现实,陈友谅本来就兵多,而且他的水师速度也快,自己分兵,反受其害。”

朱元璋分析完,众将默然。朱元璋纵眼望去,发现刘伯温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心中明白,刘伯温一定有了破敌之策,只是不方便当众说出,便召入内室,询问刘伯温破敌之策。

刘伯温愤愤而言道:“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

又继续说道:“陈友谅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该利用他的骄傲、听不进不同意见的特点,而且他远道而来,不熟悉地理,我们可以设下埋伏,诱敌入伏,一举重创。”

又说:“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刘伯温寥寥数语,拨开云雾,朱元璋顿时心清目明,然后刘伯温又设计,令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效仿黄盖诈降,写信引诱陈友谅。康茂才信中告诉陈友谅:“江东桥是座独木桥,约他在晚上到江东桥里应外合。”

陈友谅果然如刘伯温所料,听不进张定边的劝阻,完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深信康茂才的投降,率大军直抵江东桥。等陈友谅到了江东桥后,发现江东桥并不是什么木桥,而是坚固的铁石桥,这时才知道上当。

第二天清早,陈友谅的水师行驶到龙湾浅滩,准备登陆,不料陈军登陆到一半时,突然四面八方亮出旗帜,冲杀声四起。陈军一看中了埋伏,正要逃跑,发现大船搁浅,士卒陷入浅滩的泥浆中,难以移动。

陈友谅的30万大军,互相踩踏,拼杀起来,陈友谅自知无法扭转战局,在侍卫的拼死护卫下,乘小船一路逃回江州。龙湾一战,朱元璋不仅收复了不少被陈友谅占领的城池,势力也迅速扩大,为后来鄱阳湖之战奠定了基础,也一定程度上为后来打败张士诚,消灭元朝,统一天下,建立明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份功劳,非刘伯温莫属。

但可惜的是,刘伯温在辅佐朱元璋建立帝业的过程中,表露了太多的聪明,他神机妙算,腹有甲兵百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朱元璋称他为“吾之子房”。刘伯温有张子房之才,却没有张子房保身之道,朱元璋登基为帝后,对刘伯温深为忌惮,最后刘伯温倒在了自己的聪明上,中毒身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花云,太平,投降,朱元璋,常遇春,江东桥,刘伯温,陈友谅,南京,大军,消息资讯,朱元璋,常遇春,江东桥,刘伯温,陈友谅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花云,太平,投降,朱元璋,常遇春,江东桥,刘伯温,陈友谅,南京,大军,消息资讯,朱元璋,常遇春,江东桥,刘伯温,陈友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花云,太平,投降,朱元璋,常遇春,江东桥,刘伯温,陈友谅,南京,大军,消息资讯,朱元璋,常遇春,江东桥,刘伯温,陈友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