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带兵入宫,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禅位太子李显。唐中宗李显复辟送武则天离宫时,众人弹冠相庆,唯独一人为武则天哭起来。是谁这么大胆?这个人就是姚崇。姚崇是武则天一把提携上来的,最后官至宰相,而且武则天还曾让姚崇掌兵权,对姚崇宠信有加。只是武则天到了晚年,沉湎享乐,宠幸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减少了联系,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二张兄弟就趁此机会,独揽权柄,插手朝政,打击异己,因姚崇不肯归附二张,被二张构陷,贬为司仆寺卿,但仍保留宰相头衔。后来出镇灵武,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705年,趁武则天病重期间。宰相张柬之联合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禅位太子李显。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就在神龙政变前夕,姚崇恰在此时回到京城。姚崇曾举荐张柬之为宰相,所以张柬之等发动政变的大臣,认为姚崇是自己人,而且姚崇点子多,张柬之等人就把自己的逼宫计划,全盘告诉了姚崇,拉姚崇入伙。姚崇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自己都知道了张柬之的计划,如果不入伙肯定会被他们除掉;再者他也深恨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此情况下,姚崇就只好跟张柬之一起发动政变。政变很成功,二张被除,武则天迫于形势,只好移居上阳宫,禅位太子李显。然而,就在李显复辟,送武则天离宫,众人弹冠相庆时,姚崇却大哭起来。张柬之大怒,说:“现在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恐怕你从此就要大祸临头了。”
姚崇可不傻,他知道武则天断然不会就此作罢,而李显、张柬之等人的权谋之道,也比不上武则天。姚崇开始了演戏,哭着说:“我是则天皇帝提拔起来的,侍奉了则天皇帝这么久,现在突然辞别,怎能不悲痛。我虽然随你们诛除凶逆(二张),但这是尽臣子本分,今日哭别旧主,也是尽人臣本分,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姚崇这演技高呀,一顿哭,直接向武则天和李显表明了,我姚崇随他们来是为了诛杀张易之、张昌宗的,可不是逼武则天退位的,我对则天皇帝可是忠心耿耿哈。果然,姚崇这顿哭,带来了保命的效果。
当时,张柬之等人虽然成功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逼迫武则天禅位李显,但他却没有像西汉陈平那样,穷诛诸武。为此,薛季昶劝张柬之说:“二凶虽诛,但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犹在,斩草不除根,终恐复生。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晖认为有道理,就和薛季昶多次向张柬之提起,但张柬之不以为意,说:“这事应该留给皇上亲自锄奸立威。”听张柬之这么说,敬晖也就没再坚持,薛季昶感叹道:“我不知道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了。”聪明的姚崇也看出了斩草不除根的危险,但疏不间亲,而且政变后,李显和武则天又恢复了母子情深的感情,所以他选择远离斗争以保身。神龙政变后,李显封功,先将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五人封为郡王,而姚崇因为一顿哭,又与政变功臣不合群,只封了个梁县侯,不久后又被外放为亳州刺史。但后来的事情发展,果然如薛季昶、姚崇所料,武则天临终一计,离间了李显和政变五王的关系,后来武三思又勾结韦皇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使得武氏家族死灰复燃,重掌政权。
武三思得到权柄后,联合韦后屡屡诋毁、构陷五王,结果五王全部被贬后,三人被害,两人抑郁病死,敬晖为此后悔不已,捶床嗟叹,手都捶出血了。而聪明的姚崇,却因当时哭泣武则天,被武三思放过。
直到唐玄宗亲政后,姚崇再次被拜相,委以重任,他佐理朝政,实行新政,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因此,姚崇被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直到七十二岁善终去世。相比于张柬之等五王,姚崇太懂得做官了,他就像西汉的陈平,能刚能柔,既懂得用智慧谋国,又懂得谋身,这才是权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