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年,82岁的张柬之带侍卫把武则天的寝宫包围起来,武则天惊问:“是谁作乱?”张柬之不疾不徐道:“二张已除,我等奉太子之命清君侧。”武则天听后,声音清冷道:“作乱已平,太子回东宫去吧!”
武则天话音刚落,就见桓彦范走上前来说道:“太子怎么能回东宫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您,现如今太子年岁已大,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总揽大局。奈何多年来一直仅仅是太子名分,天意民心所向,群臣也是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这才尊奉太子之命除了二张。”
武则天听后,沉默许久,继而把目光转到恒彦范身上,只见恒彦范目光如炬,坚定地说道:“恳请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应天意和民心。”
武则天喃喃自语道:“天意,民心,何为天意,何为人心?”只见她环顾四周一番,竟然发现李湛也在其中,当即怒气冲天,她质问李湛:“你是李义府的儿子,李义府可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现如今竟然参与诛杀二张一事,平日里我是怎样待你们父子的,忘恩负义的小人。”
李湛听了武则天劈头盖脸地训斥,当场羞得满天通红,许久都没有吭声。武则天见李湛面部表情多变,心内对李湛那是恨得牙痒痒的,但此刻也只能怒斥一顿。
武则天见怒斥李湛稍有成效,就继续搜寻目标人物,想要通过各个瓦解来缓解当前自己的不利处境。武则天这次把目光投到了崔玄暐身上,她一脸凌厉对崔玄暐道:“其他人都是经由他人举荐才被提拔,可你,却大有不同,你是朕亲手提拔起来的。为何此刻你却出现在这里?”
面对咄咄逼人面沉如水的武则天,崔玄暐不慌不忙地答道:“我这样做就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用心提拔。”
听了崔玄暐的话,武则天本想再找下一个可以瓦解的逼宫大臣,奈何举目望去,这些大臣各个面色凌厉,这是大势已去的前奏啊。
即使心里万般不愿配合的武则天,此刻也只能无奈地附和大臣的逼宫行为。要知道她本可以拿捏李显,打压大臣的逼宫行为。要知道她在李显身上刻印的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武则天吩咐的事,李显断断不敢违背。
可眼下形势不容武则天再随心所欲,想随意斥责李显就随意斥责,那些个站在李显背后的大臣已经掌控大局,李显在众位大臣的支持下,似乎也有了和武则天叫板的勇气。
其实,武则天不知情的事,在张柬之策划的这次扶持李显这事上,李显一直都是被动的。自打武则天病重后,朝堂就被张易之和张昌宗搞得乌烟瘴气。张柬之就联合崔玄暐,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共同谋划除掉二张。
铲除二张一事,一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眼见万事俱备,就由桓彦范和敬晖在太子李显去给武则天请安问好时告诉了李显,李显对他们的策划没有任何异议,一切顺利进行。
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并派李湛等多人前去东宫迎接太子李显。本以为万事俱备,奈何李显临阵迟疑,心有疑虑,一直不愿出来。
跟随前去的驸马都尉王同皎就劝说李显,表示太子无故被废黜幽禁,百姓们都义愤填膺,希望太子能统领全局,和群臣齐心协力,共诛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可李显却因担忧武则天的圣体,还是不为所动。
这时李湛站出来说道:“玄武门前的诸位将帅和宰相都不顾个人安危,殿下即使不愿惊扰圣体,也要亲自前去制止他们,这样才是上策。”李显被说动,终于和众人来到了玄武门。
李显到了玄武门后,众将斩断门栓进入宫中。恰逢武则天卧病在迎仙宫,张易之和张昌宗也随行在那。众人目的明确,直奔迎仙宫,在迎仙宫的走廊就和听见异常闻声出来的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下一照面,张易之和张昌宗就被走廊被斩首。紧接着才发生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
李显在众位大臣的用心扶持下,铲除了二张,掌控了局势。武则天见大势已去,也就没有撕破脸来,而是尽力平复自己的心情,无奈地接受了现状。
张易之和张昌宗被诛杀后,张柬之等人也是紧锣密鼓地把他们的同党送进大牢,和二张两人关系密切的都被诛杀殆尽,武周替李唐终于走向了结束。
隔天,武则天就颁布诏书,决定李显代理国政,大赦天下,还派遣十多位使者分别携带天子玺书前往各地进行安抚工作。隔天,武则天正式把帝位传给李显。
从大臣逼宫,太子李显和自己叫板,武则天在惊慌之下很快就镇定自若,本想出其不意地瓦解前来逼宫的大臣,奈何计划败北,无奈之下,武则天选择妥协。至此,武则天的天下彻底成了过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