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文璧:文天祥的亲弟弟,叛国投敌,他没有兄长伟大,但不是小人

文璧:文天祥的亲弟弟,叛国投敌,他没有兄长伟大,但不是小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论何时读起这句话,都难免会被其中的气势与气节所感染,其作者就是著名的抗元人物——文天祥。

即使身处危难之际,也不愿屈服低头,爱国情结深深感染了周围同胞及后世。提起这位伟大的作者,不得不再多提几句。

为对抗元军,文天祥不惜散尽家财用作军资,满腔热血却因朝廷支援不到位、势单力薄,最终被元军俘虏,实则可惜。

就这样一位满心为国的人士,他的亲弟弟文璧却选择叛国投敌,文天祥怎么会容忍此事发生?其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缘由呢?

携兄踏入仕途

文璧的家门是书香门第之家,家庭条件也比较优渥。从小受家父文仪影响较深,虽然家父两次科举均未上榜,依旧没有放弃对书籍的热爱,在乡里是出了名的知识渊博人士,因此在家中开设课堂教书育人。

南宋宝祐四年,文璧跟哥哥文天祥怀揣报国之志、继续传承书香门第之家的思想,二人一起进京赶考,没想到双双考中进士,甚至哥哥文天祥还位列第一。多年的积累一朝爆发,真是家门之幸。

本是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殿试,结果殿试前夕,突然传来父亲病危的消息。此时家中只有尚未成年的三弟文璋,兄弟二人赶忙商议对策。

经过一番严肃地讨论,二人决定由哥哥文天祥继续留京参加之后的殿试,弟弟文璧则火速赶回老家,照顾病危的父亲及家事。

为何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首先他们的深思熟虑是权衡过利弊的,想到文天祥之前的会试是第一名,那么殿试之后肯定也会有个好结果,这个机会实在不应该放弃;

其次,作为弟弟的文璧比文天祥小两岁,能把握住的机会也还有很多,此刻家中之事最为紧要。大事已决,兄弟二人就此在京城相互告别,踏上了各自的归途。

在宋理宗景定三年的时候,文天祥前往知瑞州任上,与此同时,文璧也被朝廷委派成新昌的知县,文天祥在得知弟弟出任的消息后,内心十分欣喜,还特地在送别文璧的当天,写了一首抒发心情的诗——《别弟赴新昌》。

诗中不仅表达出对弟弟文璧当官的期望、指导,更有对他留恋不舍之情。能有这样一位教弟兄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哥哥,是文璧之幸。

与元抗争,力保百姓

公元1267年,南宋爆发了与元朝之间重要的一场战役。虽然在地理位置的优势下,南宋一度阻止了元军的猛烈进攻,但由于元军后期获得新式武器,最后襄阳无奈投降,长达六年的抗战以南宋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但都已壮烈牺牲,拿到襄阳节点的元军虽然也受到了重创,但丝毫不妨碍他们趁势继续顺长江而下,这无异于使南宋有了灭顶之灾。

果不其然,元军在两年后紧逼临安,而年纪尚幼的宋恭帝得知元军就要攻来,慌忙之下下令发出紧急诏书,号召臣民能够前来勤王护驾,共临危急时刻。

还在知赣任上的文天祥,在收到诏书后,二话不说,立刻决定变卖家中财产,并招募了一批士兵抗击敌军。一番努力下,文天祥和文璧一共招募了一万左右的兵马,前去临安护驾。

浩浩荡荡的一帮大军还未踏入临安府的地界,文天祥和文璧就收到了家中三弟文璋传来的消息,信中内容是告知两位哥哥家中的祖母已经去世。国难当前,家门又出丧事,心情复杂的二人又连忙进行商议。

考虑半天,还是决定让文璧先行回家替已逝的父亲,安葬祖母,尽最后的孝道,二人只能再次分道。

在东南几经轮番的苦战后,文天祥终于见到宋恭帝赵显。此时的朝中一片荒凉,大臣能逃的都出逃自保,就连宰相陈宜中,也在兵败后选择逃往南方。

再回头看朝野上下,还依然挺立在大殿上的朝臣就只剩六位大臣。于是,下令将忠臣文天祥连升数级,升至右丞相。

一片赤心的文天祥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同时得知他家中还有一位尚在丁忧守制的弟弟,火速决定起用,宣布任文璧为惠州知州,为国家共同抗击敌军。

家中的文璧在接到朝廷的任命通知后,又仔细思考了元军下一步的动作,认为他们很有可能会挥师南下,看着家中众多的亲人,怎能安心上任。文璧在安葬完祖母后,决定带上家中老母亲和老大、老三的家人一并来到惠州上任。

文天祥那边,在与元军议和时,不慎惹怒元军主帅伯颜,将他拘捕,而后文天祥好不容易才带着十二人逃脱元军军营,依旧投身抗元之路。

几经辗转,终于来到惠州,一家人难得迎来了一次团聚,文璧也再次与哥哥相见,十分珍惜这次的时光。

为了百姓,无奈投元

公元1278年,元军入侵的脚步已经达到最南端,文天祥由于兵败,不幸被元军俘虏。公元1279年,眼看残破的南宋已无力回天,赵宋皇族上下八百余人选择集体跳海自尽,结束这不堪的局面,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忠臣的效仿。

一时间,竟有十万军民相继跳海,以此殉国,南宋彻底宣告灭亡。

元军折回后,来到惠州城下。而时任惠州知州的文璧,此刻手握兵马只有几百人,也没有可以效忠的对象。

城中的百姓是无辜的,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元军屠城,最后为了百姓,为了文氏家族不被灭绝,文璧无奈地在城楼竖起了白旗,大开城门,投降于元朝。

文璧在南宋灭亡后归入元朝,觐见元世祖时,被元世祖授予嘉议大夫,为元朝做事。

世人对文璧归降的行为很是不解,还有不少人作诗嘲讽。就连自己的哥哥文天祥在狱中得知此事后,复杂之情难以言表,写下了《闻季万至》一诗,对这一情景感叹万分。

然而在文天祥临死前,给三弟和侄子各留了一封信,大意是自己为了国家,不得不以身殉国,而二弟文璧在南宋灭亡的情况下,选择保护自己的家族,是孝使然。

自古忠孝难两全,虽然有国才有家,但国已灭,若不是身后还有一大家子,那自己也以身殉国,又有何不可,非要屈身于灭了自己国家的元朝。

成年人在很多事上,几乎没有选择,身不由己,但为了保全更多人的性命,这样又有何不对?兴许他没有兄长伟大,但也不是小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兄长,元军,惠州,家门,哥哥,弟弟,文天祥,殿试,临安,文璧,消息资讯,元军,惠州,宋恭帝,文天祥,文璧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长,元军,惠州,家门,哥哥,弟弟,文天祥,殿试,临安,文璧,消息资讯,元军,惠州,宋恭帝,文天祥,文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长,元军,惠州,家门,哥哥,弟弟,文天祥,殿试,临安,文璧,消息资讯,元军,惠州,宋恭帝,文天祥,文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