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武则天死后无字碑为何一字不写?四种说法到底哪种正确

武则天死后无字碑为何一字不写?四种说法到底哪种正确

乾陵作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做“述圣碑”,主要记载了唐高宗的功德;而东侧属于武则天的石碑,却是一字未刻,无字碑因此得名。至于碑上为何一字不刻,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

说法一:功德太高,无法描述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算长,但实际执政却超过了半个世纪之久。

在政治方面,她打击豪门士族,通过大力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极大的抑制了豪门贵族对于权力的垄断;她将领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是社会经济和民生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她知人善任,用人不拘一格,并虚心纳谏,“累朝得多士之用”。

在军事方面,她不断加强国家边防建设,积极改善与周边各民族国家的关系,使得大唐在稳定中得以繁荣。

武则天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政治家和皇帝,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便有说法认为武则天觉得自己功绩太大,已经无法用文字描述,因而立了一块无字碑。

说法二:罪孽深重,无颜立碑

武则天虽然在功绩方面极有成就,但同样也有不太光彩的一面。

首先,她的身份就很不光彩,先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妃,后又成为唐高宗李治的后妃,这本就有违礼制,而在取得宠幸的过程中,又实在有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其次,为了大权在握,他任用酷吏,滥用刑罚,大肆打击反对势。同时,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建党集团,手段不仅老辣、且残酷至极。尤其是对李唐宗室的残忍迫害,导致大量皇室宗族被杀,在还政于李唐之后,这自然变成了不太光彩的一面。

最后,虽然在其统治下,大唐依然维持着繁荣的形势,但却在她手中丢掉了安西四镇,这应该算是其在统治中的最大污点。

正因为以上种种不足,便有说法认为,武则天之所以选择了用无字碑,就是因为武则天无法厚颜为自己歌功颂德。

说法三:功过是非,后人自评

这应当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了,武则天或许认为自己虽然对大唐有贡献,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统治中的种种不足和恶劣影响。

在因“神龙政变”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李显之后,她知道对于自己的一生,人们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留下“遗言”,立碑不刻字,留待后人评。

说法四:无法立碑,难以平价

一般情况下,立碑和刻碑这种事情是由继任君王完成的,也就是说武则天死后,是需要唐中宗李显来为其立碑和刻碑的,而不可能在其生前便去做。

那么对于唐中宗李显来说,就将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

1、称呼问题。站在唐中宗李显的立场,武则天毕竟是通过禅位还政于李显,那么按理来讲李显应当称其为先帝,那么这就等于承认了武则天的正统地位,而且武则天最终又是以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乾陵,那么先帝这个称呼显然就不合适了。那么称其为皇后?显然也不对,因为唐中宗自己还有个韦皇后呢。那么称其为太后?伦理关系倒是对了,可武则天从来也没有做过太后。总之,如何称呼武则天,对于李显来说简直是道无解的难题。

2、评价问题。为武则天歌功颂德吧,不但承认了武则天和武周的地位,而且在李唐王朝中插进一个21年的“武周”,这显然不太合适。再加上李显多次被武则天废立,心中难免有怨言,要他去为武则天歌功颂德,实在有些为难。可如果对其进行贬斥,身为儿子去贬斥自己的母亲,这在以“忠孝”治国的古代,也是不太切合实际的。

我认为,四种说法之中,其实第四种更为贴近实际,毕竟帝王一般不会在死前下诏对撰写碑文的问题发表意见,都是由继任君王和大臣们共同议定的,而当时由于武氏集团并未彻底被消灭,关于武则天的评价一直争论不休,对于唐中宗李显来说,刻字反而不如不刻。

那么,大家认为这四种说法中,哪种更为可信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说法,大唐,唐中宗,统治,方面,问题,武则天,李显,唐高宗,李唐,消息资讯,李治,唐中宗,武则天,李显,唐高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说法,大唐,唐中宗,统治,方面,问题,武则天,李显,唐高宗,李唐,消息资讯,李治,唐中宗,武则天,李显,唐高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说法,大唐,唐中宗,统治,方面,问题,武则天,李显,唐高宗,李唐,消息资讯,李治,唐中宗,武则天,李显,唐高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