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时期,朝廷无能、奸臣当道,搅得天下百姓都不得安宁。此时一群人因着各种原因,无法在如此环境下生活下去,选择了齐聚梁山揭竿起义,替天行道。原先这群人只有三十六个,元代杂剧中便有了一百零八个,这便组成了如今人们所知道的梁山好汉。而元末清初时的社会与梁山好汉们所处的时代是极为相似的,施耐庵便将这些不同梁山好汉的故事汇集起来。
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写就了一本章回体长篇小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据说写成后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唯独这名字,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就出了一个主意。不如叫水浒传,施耐庵一听便拍掌叫好,水浒既有水边的意思也有在野的意思。《诗经》里头讲: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近代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义军们则将它作为起义的教科书。可见水浒传对农民起义起到了不少的积极影响,不过也有部分的消极影响,这消极影响来自于梁山好汉末期的招安。这也是许多读者气愤难平的一点,一度有人认为,正是招安导致了梁山好汉们的悲惨结局。
其实梁山义军当时发展还是比较好的,越战越勇,朝廷只得改变策略前去招安。最后全体接受了招安,在这其中梁山的首领宋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这个人的性格可以概括为孝义忠智。忠也就是对所在国家坚定不移的信念,宋江的心中将国家放在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所以他当了领袖梁山的结局便只剩招安。
当然他赞成招安,自然也有梁山好汉不赞成,鲁智深处于怀疑。李逵与武松则是反对派,李逵听见招安的后的行为是: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不过李逵还并非是带头人,武松才是那个带头的,听见宋江唱的满江红后。武松立马大叫: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听了武松这话,李逵才不满起来,拍桌子表示不满。
但宋江并未惩罚武松,单单对李逵动怒,这是为何?武松有三大优势,首先便是能力了,武松的武力值比李逵要高。这点从他们曾经的战绩便能看出来,徒手打老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店都显示了他超高的武力值。李逵当然也不弱,只是相较于武松的战绩,稍显逊色。第二点是李逵头脑简单,武松不说比他多个心眼,至少头脑没他简单。
就好比说对宋江的态度,李逵那是死心塌地,率直忠诚这四个字在他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将自己的完全交给了宋江,武松却并非如此,宋江说的一些话他不赞同。便也只是应付过去,自己心里该如何想还是如何想,脾气也比李逵要刚硬得多。宋江也清楚这一点儿,他处罚李逵,李逵不会多说什么。
武松却不同,他又有自立门户的本事,搞不好一罚两人就彻底翻脸了。第三点还是两人的身份不同,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因此惩罚了不但能起到震慑作用。还能让底下人看到宋江招安的决心,大家一看宋江把反对的自己人都整了,其他人指不定还会如何。也就不再反对招安,乖乖的听宋江的话,只是不知宋江若知道招安带来如此悲的结局是否还会招安?
参考资料:《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