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的大臣们既拿不出对抗李自成的办法,又不准许李自成迁都,所以最终崇祯皇帝不得不殉国于京城。明朝的灭亡,是一个历史的悲剧,从此在这片土地上,衣冠不再,礼仪不存,开始了另外的一种模式。崇祯殉国之前,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崇祯皇帝了,但是看了他的遗言,仍然能够想象那个明朝的大家长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去赴死的:他深爱着自己的天下,他也深爱着自己的百姓,可惜他却无能为力保护他们。鲜为人知的是,崇祯皇帝在殉国之前还下令厚葬魏忠贤,他此时也认同了自己哥哥的遗训:魏忠贤是好人,有他能保大明江山的安稳。
那么,崇祯若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会亡?天启帝临终遗训,崇祯不听果真出事。要说起来,关于魏忠贤所代表的阉党以及东林党所代表的读书人到底谁对谁错,直到现代还争论不休。但是由于历史的普及,现代人基本都可以认同,口口声声喊着仁义的东林党,基本对明朝的作用是负面的。而阉党,则既有负面也有正面。
那么,魏忠贤所代表的阉党正面作用有多大?如果崇祯不杀死魏忠贤,明朝能续命多久呢?笔者认为,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的国运可能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崇祯或者他的继任者都没能觉察帝国真正的敌人——东林党,那么明朝的国运延长有限;二种是,崇祯或者他的继任者觉察了,但是反击失败;第三种,则是反击成功。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崇祯搞不懂为啥自己这么努力,国家却还是乱糟糟的。但是魏忠贤还是可以认为的帮明朝续命一些时间的。因为崇祯亡国的直接原因,是他的财政崩溃了。但是如果魏忠贤不死,他继续对江南门阀征税,虽然会受到他们的打击和阻碍,但或多或少还是可以帮崇祯维持正常的收支平衡的。
其次,魏忠贤基本熟悉了明朝的人事安排,并且对明朝官员的大体能力比较熟悉。因此崇祯如果信任他或者部分的信任他,他在崇祯的一些错误性选择上会有不少的帮助。魏忠贤1620年即开始飞黄腾达,到崇祯即位的1627年,已有7年时间。他掌权期间任用孙承宗、袁可利等人,稳定了辽东局势,形成了阉党——实际上则是帝党。
可能有人会问:魏忠贤会造反吗?答案是,不会。魏忠贤扮黑脸,皇帝扮红脸,这出戏才能演下去。一旦魏忠贤撇开皇帝,文官们就能活剥了他,这一点魏忠贤是很清楚的。因此,只要魏忠贤不死,他大约可以再给明朝续命20年左右,因为20年左右他已经70多岁了,担不起这个担子了。
当然,第一种模式是最不可能发生的。笔者个人认为,最大的可能还是第二种模式:崇祯和文官集团彻底撕破脸,但是斗争却失败。我们从崇祯的遗诏当中可以看出,即便是没有魏忠贤,他最终也认识到了“皆诸臣误朕”的问题,如果有魏忠贤在身边点拨,他一定会领悟得更快一些。
崇祯皇帝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一旦知道了文官集团比阉党的邪恶还要更甚百倍,一定会彻底跟文官集团撕破脸的。但是,这个战斗他可能打不赢,因为文官集团是整个天下的官僚集团,而崇祯和阉党却是非常少数的一批人。如果这场战斗失败,那么明朝还是会亡。
但是可能这样的结果就没有清朝什么事情了。因为在这样的模式当中,崇祯大约会化身古代的“纣王”,纣王是暴君,不是昏君,想要打败暴君,后金的战斗力肯定是不行的,李自成也不行,东林党必须要推举一个更为厉害的官方军阀起来反抗崇祯的“暴政”,大概率这样明朝会像隋朝一样灭亡,然后在他的废墟之上诞生一个唐朝。
第三种模式则是最强模式。崇祯或者他的继任者通过高超的手段打败了东林党,或者至少短暂性的分化和瓦解了东林党以及其他各种势力。那么明朝至少还有100多年的历史,天下的走向也就与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可惜的是,崇祯皇帝虽然有一腔热血,但是没有听从自己哥哥的遗训,后面果真出了大事。
如果崇祯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三个结局都会比历史上的这一个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