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后浪,同样是夸年轻人,千年前白居易这个后浪,是如何被人夸的?

后浪,同样是夸年轻人,千年前白居易这个后浪,是如何被人夸的?

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某站,一段褒扬青年的宣言片《后浪》,一时间刷遍网络。一个中年男人,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让众多青年人听到之后,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泪流满面,究其原因更多是对80后、90后,“垮掉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的年代定论的心灵鸡汤。

伴随着中年男人坚定又深情地声音,慕枫老师自感,这个中年男人,用鸡汤骗流量,真是不是坏,就是蠢。你要夸青年人,就拿出具体的事情来夸,年轻人究竟做了啥值得你夸,而不是笼统地因为年轻就夸。

看看千年前,这个中年人怎么夸年轻人的。宣言片《后浪》的中年人,你要好好学习一下。

那个中年人夸赞的年轻人是谁?

人在江湖混,没有靠山、关系,甚至没有背景,都很难立足。这一定律,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而威震江湖的诗人白居易也不能例外。

好在白居易出身名门望族,这为白居易日后盛名远超祖父、外祖父、父亲提供了家庭基础。而更让白居易日后在中国历史上出尽风头,要感谢另一个恃才傲物的文坛大佬。

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鼠年,也就是公元772年,这一年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10个年头,然而藩镇割据却愈演愈烈。

就在这年的正月,在河南新郑一个最能出县长的家庭里,白居易出生了。

之所以,说白居易家里,最能出县长。因为他的爷爷白锽曾在河南巩县当过县令,也就是县长。他的外祖父陈润,也当过坊州鄜城县令。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更不得了,不但当过萧山县尉,还当过彭城县令。

如此,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里出生,让白居易天然就比农民多了几层靠山、几层关系。

然而,如此家庭,却也让白居易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就是安史之乱后,那可恨的藩镇割据。话说,安史之乱全面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一世英名的唐明皇李隆基,就是与杨玉环杨贵妃暧昧那位皇帝,被迫将原先为守卫边疆而设置的军镇制度引入到中原腹地,尤其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州都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

我们知道,谁拥有军权,谁说话就有了最大的底气。比如,“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此,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在中国华北地区,出现了几大重兵在握的节度使。尤其是在河朔地区,出现了魏博、成德、范阳(卢龙)三大节度使。

随着节度使的权力增大,河朔地区的魏博、成德、范阳(卢龙)三大节度使,就不愿听从中央的命令了。

就在这种背景下,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白居易2岁的时候,祖父白锽去世,紧接着他的奶奶也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时任彭城县令,也就是徐州县长。为了生存,不得不坚守徐州,后来为躲避战乱,只好把白居易送到安徽宿州符离安居。

如此,白居易在宿州度过了童年时光。由于战乱,虽然身为县长之子,白居易毅然刻苦学习,当今很多县长之子,是否为自己吊儿郎当感到羞愧呢?

白居易学习刻苦到什么程度呢?史料记载,他读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更是年纪轻轻,头发都白了。

如此学习努力,也让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小有名气。8、9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了。

夸赞白居易前途无量的中年人又是谁?

如此努力,自然运气不错。16岁时的一场考试,更让他从此声名鹊起。

让他声名鹊起的源于一个名人,一个叫顾况的名人的鼓与呼。可能,今天很少人知道顾况是谁?可能白居易比他更有名气。

然而,在白居易没成名之前,顾况可是新媒体届大佬,早已成名多时,在当时算是文坛大腕。如此大腕,傍上一个就可以鸡犬升天。这可不,白居易轻而易举地傍上了。

16岁时,年少不识愁滋味的白居易赴长安参加考试,顺便去拜访文坛大佬顾况,希望能得到大腕指点。

恃才傲物的顾况看到这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便露出刻薄来,看了看这个从宿州乡下来的年轻人,便问“长安的大米价格是否很贵啊,居大城市不容易啊!”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聪明的白居易却一言不发。

待顾况拿起白居易的一篇诗集,便被开篇的第一首吸引了,这首诗歌这样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看到这,文坛大腕、元白乐府先声顾况由衷赞美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在大城市长安居住起来,很很容易安居乐业了!”

此后,文坛大腕顾况在京城逢人就夸白居易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前途不可限量。

这段佳话,记载在唐朝张固搜集整理的唐朝晚期奇闻怪事集《幽闲鼓吹》中。

对于这个记载,书中写到: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可以说,自从这次见面,白居易收获颇丰,不仅受到了文坛大佬顾况的高度赞美,也让白居易的才华,一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最终,白居易之名在大都市长安出了名,因为名气,便对他科举及第埋下了伏笔。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上了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诗人。

看看顾况这个中年人多会夸人,夸白居易这个年轻人,夸的言之有物,夸的是他的诗作才华,而不像宣言片《后浪》,那么没有品,只是因为年轻就是一顿猛夸。这一点像极了唐朝另一个大诗人李商隐,他曾夸年轻人,便说:“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看到此,我想顾况发出的感慨:“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不是也没有道理。

参考文献:

1.丁俊灵. 试论“狂生”顾况及其诗文.《厦门大学》,2008年

2.[唐] 张固:《幽闲鼓吹》

3.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 《新唐书‧白居易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中年人,白居易,后浪,年轻人,文坛,长安,千年,家庭,节度使,安史之乱,消息资讯,白居易,顾况,白季庚,节度使,藩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中年人,白居易,后浪,年轻人,文坛,长安,千年,家庭,节度使,安史之乱,消息资讯,白居易,顾况,白季庚,节度使,藩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中年人,白居易,后浪,年轻人,文坛,长安,千年,家庭,节度使,安史之乱,消息资讯,白居易,顾况,白季庚,节度使,藩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