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相裴休有一个儿子,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即用素食孕育,出生后果然天赋不凡。裴休在任湖南观察使的时候,把他送至大沩山密印寺出家。
出家后,给他取名“法海”。
法海禅师先是在密印寺修行,后外出参学。法海效仿前辈高僧的苦行方法,行头陀行,日中一食,六时危坐,以禅观度日,故又名“裴头陀”。
裴头陀行脚至镇江浮玉山时,见当地有一庙宇已荒芜,于是燃指一节(高僧用烧手指头的方式来发愿表决心),发愿重建寺院。
不久,他在江边偶然得到几十两黄金,于是如实上报。
这也太巧了吧?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过裴头陀没有私自作为经费,而是拾金不昧,主动上缴。
地方官上奏朝廷后,将黄金用于重修寺院,并命名为“金山寺”。
这也是金山寺的由来。
因此,法海禅师也是金山寺的开山鼻祖。
金山寺后来也成为著名的禅宗祖庭,古往今来出了许多历代高僧。
根据《金山志》及《江南通志》等地方志记载,裴头陀在山中修行时,北岩有一条白蟒蛇,当地的百姓不敢进山。
裴头陀于是驱走白蛇,白蟒蛇从此不知所踪。
后来,宋代诗人张商英还曾写下《裴公洞》一诗来述说这件事: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
这段故事后来又被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改变成《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收入在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
再后来,被现代人胡编乱造,假以改头换面,法海变成了破坏人家姻缘的罪魁祸首,让一代禅宗祖师的形象大打折扣,成了今天普罗大众心中的形象。
这可能就是佛教所说的“末法时代,邪说如恒河沙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