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末自然灾害,敲响明朝灭亡的丧钟

明末自然灾害,敲响明朝灭亡的丧钟

1621年到1627年,辽东地区,甘肃地区,陕西地区出现比较严重的干旱,粮食减产,似乎与降水线南移有关。下面是当时的地图。

天启辛酉(元年),延安、庆阳、平凉旱岁大饥。东事孔棘,有司惟顾军兴,征督如故,民不能供,道獾相望。或群取富者粟,惧捕诛,始聚为“盗”。“盗”起,饥益甚,连年赤地,斗米千钱不能得,人相食,从乱如归。饥民为“贼”由此而始。——《怀陵流寇始终录》

(熹宗天启二年)五月,滑南大风拔木,冰雹伤禾……(四年)八月,陕西地震六年,富平旱,饥,延长大水。——《陕西通志》

天启年间(1621年- 1627年),“陕西北境,连年大旱,赤地千里”。并最终导致了农民大起义。其中的两个领袖,一个是李自成,另一个是张献忠。

到了崇祯帝时期,农民起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637年,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李自成在陕西遭到几次失败,刘国能等也在河南归顺朝廷,都给张献忠的队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张献忠在进袭南阳的战斗中被左良玉军击败,本人也受了伤,幸被部下孙可望力救脱险,遂带部队退居谷城(今属湖北)。 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为了保存实力,张献忠在谷城、罗汝才在郧阳,分别接受了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了独立性。他把四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总部谷城的四郊,分四营,各设一员大将率领。在休整期间,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张献忠还经常请人给他讲《孙子兵法》,并结合战例,总结经验和教训,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1638年,清军第五次入塞,对北方地区造成空前浩劫,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家园,成为流民。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大量流民加入起义军。之前躲藏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农民起义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起来。

杨嗣昌再次抛出他策划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会师十万,并檄河南、四川、陕西、郧阳诸抚镇将领,分扼冲要,主要任务是全力围剿张献忠和李自成。

起初,张献忠不了解情况,接连失利,非常被动。后来通过情报摸清了官军底细,张献忠说服罗汝才,两军联合,加强了农民军的力量。农民军“以走制敌”、“避实击虚”、出没无常的战术对付官军。同时,张献忠加强了情报工作,派出很多机灵的军士扮成商人小贩,四处探听消息。老百姓也常把官军的动向告诉农民军,还常给张献忠的队伍做向导。因此,能及时掌握敌情,迅速采取军事行动。

张献忠尽量避免与官军打阵地战,而采取“以走制敌”的策略,一昼夜能行三百余里,快速流动,常常把官军搞得顾此失彼,腹背受敌,疲于奔命。

张献忠挥师出川,一昼夜急行军,兵锋直指鄂中。当农民军到达当阳时,驻守的官军还在睡梦之中。张献忠还作了一首歌谣嘲笑官军:“前有邵巡抚(邵捷春),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廖大亨), 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杨嗣昌),离我三天路!”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张献忠率部攻克襄阳。襄阳是明朝的军事重镇,军需饷银,都聚集在城内。张献忠以所获饷银,分十万两赈济饥民,并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等处死。农民军受到百姓的拥护,欢声雷动。 至此,张献忠完全粉碎了杨嗣昌的“四正六隅”计划,彻底摧毁了他的“十面网”。杨嗣昌听说张献忠挥军出川,急忙逃回宜昌。在沙市他得知李自成攻破洛阳,杀了福王的消息,自知死罪难逃,因而忧惧而死。

大明进入死亡倒计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区,张献忠,明朝,自然灾害,谷城,李自成,陕西,河南,天启,杨嗣昌,消息资讯,张献忠,谷城,李自成,官军,杨嗣昌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张献忠,明朝,自然灾害,谷城,李自成,陕西,河南,天启,杨嗣昌,消息资讯,张献忠,谷城,李自成,官军,杨嗣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张献忠,明朝,自然灾害,谷城,李自成,陕西,河南,天启,杨嗣昌,消息资讯,张献忠,谷城,李自成,官军,杨嗣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