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位张养浩,历任地方长官、大臣等职,是位有骨气又清廉的好官,他所写的《三事忠告》一书也成为后辈们学习的蓝本。书中有这么一段:
“济弱救贫乃君子共通之心愿。然而心有余,力不足则无法成事;有能力没地位也无法成功;有地位而不为皇上赏识也难以成事;受皇上赏识却遭小人阻碍也难以成功,这些都是君子为官之难处。”
的确,纵然拥有满腹才学若不得上司赏识,终难有发挥之机会。
宋朝宰相杜衍经常对后进官僚们说:
“若想走上官途誓必要保持清廉与慎重,要效忠朝廷,忘掉自我。如果能够出头定会招来同辈之嫉妒以及中伤,所以身为上司者不但要有选才的能力,还要为将来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做好预防工作,而你们最要遵行的有四个字"只做不说’”。
杜衍在宰相职中,分别和北侵的西夏,西侵的契丹订立讲和条约,除去宋朝的外侵危机,然而也因此招来其他大臣们的嫉妒,只做了76天的宰相就被罢免下台了。杜衍所说的这段话也正是他自身的体验。
有一次有位后进人士被任命为县官,杜衍知道了就将他唤来,告诉他:
“以你的才能作为县官是有些大材小用,但是你应该好好保护自己才行,不要太锋芒毕露,否则会为自己招来祸端。
以上杜衍的这段话,也算是送给政界人士的一个忠告。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才学推荐给上司?如何才不算锋芒毕露?如何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说服力,其次要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若能严守这三点,定能得到上司赏识与信任。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