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宋“三苏”还有这么一家子:命短可人帅啊!

北宋“三苏”还有这么一家子:命短可人帅啊!

北宋“三苏”还有这么一家子:命短可人帅啊!

话说在北宋中期有这么一个小伙,他有段时间住在岳父家里。每天黄昏时候在房间里读书,一边读、一边还得喝酒,酒量还不小,有时候喝高兴了,一下能喝掉一斗酒,折合今天那可是6.4公斤!

这酒量别说周围人听了咋舌,老丈人也是挺头大的,于是派手下人偷偷观察小伙,等人回来禀告才知道他此等行事的原因。

原来苏舜钦每每读书的时候,读到精彩的地方他都会饮上一大杯酒。比如读到张良刺杀秦始皇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到秦始皇的随从车上时,他是拍案觉得可惜,就喝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与刘邦在陈留相遇,他更是觉得君臣相遇实属不易,接着又是一大杯酒。

这老丈人听闻后,又是大笑又是钦佩,他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好家伙,这小伙子是谁、岳父怎么会这么纵容他呢?

此“三苏”非彼“三苏”

话说在咱们国家北宋时期,有这么一家子人,他家出了三名大才子,并称“三苏”,听到这儿相信有些朋友会说了:这我熟啊,苏洵、苏轼、苏辙嘛,父子三人都是才华横溢,唐朝宋朝加一块整整608年,结果后世评“唐宋八大家”,好么,他们一家就占仨名额。

其实,咱今天要聊的“三苏”,虽说也生活在北宋时期,却不是苏轼父子三人,而是一个稍微早些、同样以才学名动天下的苏氏家族。

这个苏氏家族的故事,要从一个叫苏易简的人说起。

苏易简出生在梓州铜山县、也就是今天四川省德阳市广福镇那片,因此,他家这“三苏”也被后世称为“铜山三苏”。

苏易简家世代书香,据说上数一千年,人家老祖宗是西汉的苏武。

苏易简从小就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北宋太平兴国五年,22岁的他去考进士,宋太宗对选拔人才这块很重视,于是把上榜的考生们都叫过来,让他们在自己跟前复试。

复试时只见苏易简毫不怯场,三千字的文章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宋太宗看完之后,欣赏得不得了,脱口而出:“咱们君臣千年一遇啊。” 说罢,钦点苏易简做了状元,就这么着,22岁的苏易简一下子出了大名。

▲宋太宗画像。

顺带说一句,跟苏易简一块参加这次考试的还有寇准和王旦,这二位日后都是北宋数得着的名臣,能在如此群英荟萃的考试中“卷”出来,苏易简的才学可见一斑。

中了状元后,苏易简按照惯例,被安排到地方锻炼一段时间,不久就被召回京师,担任东宫备策顾问,还要帮宋太宗起草诏书。

适应了一段时间的“公文写作”后,苏易简每次起草诏书,都能让皇帝十分满意。

不过,他有一毛病让宋太宗有点头疼,什么呢?他可太爱喝酒了!

每次写文章必须喝酒,而且不是小酌几杯,是一定得喝到醉才算完!

要说宋太宗对苏易简也是真看重,发现他有这毛病后,专门写了两首诗,一首叫《诫酒》、一首叫《劝酒》,赐给了苏易简。还嘱咐他想喝酒的时候,就掏出这两首诗,朗诵给他母亲听。

即便如此,苏易简嗜酒的毛病也改不了。上班是收敛一些,等下了班,嘿,人准往酒肆里钻。

不过话说回来,他虽然好酒,却不是烂酒鬼,史书里并没有他喝酒误事的记载,反而评价他“外表虽然坦率,但内里还是有些城府的”。

▲苏易简画像。

因为受到宋太宗的器重,考上状元几年后,苏易简就被派去做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谁知道年轻有为的苏易简第一次干这工作,就出了纰漏,咋回事呢?

中举的名单一公布,有这么俩考生上榜了:一个叫崔范、一个叫王千里。这俩人都跟苏易简沾亲带故,崔范是他小舅子、王千里是他老师的儿子。

按照宋代的法规,主考官的亲戚参加科举,必须提前向官方报告,申请另外设置考场考试。

可崔范、王千里压根没申报,榜单出来后叫别人发现了,这还没完,苏易简那小舅子崔范来报考科举,还是在父丧期间。

在古代,父母去世,子女按照礼制需要守孝三年,守孝期间不能婚嫁、不参加庆典,担任官员的需要离职,考科举当然也不被允许。

这事情可就严重了,言官们立即重重弹劾了苏易简徇私舞弊的行为,他也因此被罢职。

好在后来查明,苏易简在科举期间没和崔范、王千里私底下勾搭,不然他的职业生涯估计也就到头了。

苏易简:耿直boy怎么老遭陷害?

此后,苏易简连续七年主持科举考试,处事一直公正无私。然而公元989年的一场科举考试,还是使他陷入了麻烦的漩涡中,怎么回事?

科举考试在咱国家古代对考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所以,只要考官一公布,各种托关系、走后门的事总是少不了,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苏易简与其他几位副主考想了个招:只要考官人选一公布,他们就把自己锁在贡院、就是科举考试的考场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直到考试结果公布才回家。这种做法被后世称为“锁院”,一直到清朝还被沿用。

按说苏易简如此安排,就差把“避嫌”二字写在脸上了,可是端拱二年那场科举,麻烦还是找到苏易简门上来了。咋回事呢?

原来,那一年,有个叫何光逢的人参加了科举考试,这人不仅是苏易简的四川老乡,还是他父亲的好朋友。

何光逢之前曾做过县令,但后来因为贪污被逮住丢了工作,客居在开封。可能是首都生活成本太高,何光逢居然琢磨出一个赚外快的法子:去科举考场给人当“枪手”,替才学不过关的考生答卷。

结果何光逢混入考场后,被苏易简撞了个正着,何光逢本以为凭借和苏易简父亲的关系,这大侄子怎么也卖自己几分薄面。

谁知道苏易简压根不买账,发现之后,立刻将他赶出了考场。

这何光逢不愧是早年间做贪官的,脸皮那是真的厚。被赶出考场后,非但不反思自己的过错,还觉得苏易简对自己这个“长辈”不敬!恼羞成怒之下,何光逢写了一纸状子,诬告诋毁苏易简。

苏易简将此事上奏了宋太宗,宋太宗一瞅,嘿,贪污受贿、科举作弊、诬告大臣,何光逢你挺本事啊,砍了!于是何光逢被捕入狱,后被处以死刑。

用咱今天的眼光来看,何光逢这下场纯纯是自己作出来的。然而苏易简的母亲听说此事后,却发了很大的脾气,老太太认为,何光逢是苏易简的长辈,《礼记》有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见到父亲的朋友,那人不说让你进,你不能进,不说让你退,你不能退”。结果你小子不仅不管父亲老友的进退,还直接把人家送上了断头台,岂有此理!

苏母大发雷霆,而苏易简本人呢,当初把这事报上去,主要还是为自己辩白,也没想到何光逢被判死刑。面对母亲的痛责,也是怏怏不乐。

不过,宋太宗倒是对苏易简更加看重了,三年后,时年35岁的苏易简获封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职权。

▲以苏易简为原型创作的影视形象“苏义简”。图源/电视剧照

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政见不合,苏易简和同为参知政事的赵昌言有矛盾,俩人常常吵架,最后甚至闹到了宋太宗面前。

宋太宗其实对这两位都挺欣赏,所以处理方式是各打五十大板——赵昌言、苏易简双双被下放到地方任职。

其实当时人都能看出来,这下放是暂时的,苏易简年轻、又得宋太宗喜欢,在地方上历练几年,迟早还要回中央任职。

然而苏易简喝酒的爱好却害了他——下放到地方了,不用凌晨三点爬起来参加朝会,也没有皇帝看着了,加上被赶出中央、心情多少有些郁闷,那酒还不可劲喝?结果995年,苏易简直接把自己喝死了,年仅39岁。

苏耆:此路不通,另辟蹊径

苏易简与赵昌言互相看不顺眼,在皇帝面前都要吵架,最终导致二人双双下放,然而苏易简的儿子却娶了赵昌言的外孙女,这又是怎么回事?

苏易简的儿子叫苏耆qí,他精于书法、爱好诗歌。至于他为啥娶了他爹老对头的外孙女,还得从咱们前面提到的一个人说起——与苏易简同年的进士、后来的大宋宰相王旦。

咱前面的节目也提到过,古代同一年考中科举的文人互相之间会比较容易亲近,关系有点像今天的大学同学。

苏易简生前和王旦的关系就不错,自己当参知政事的时候,多次向朝廷举荐王旦。

而王旦的岳父正是赵昌言,王旦的闺女,那自然就是赵昌言的外孙女了。

苏易简去世后,王旦对苏家多有照顾,还常常去看望苏易简的母亲,而且去苏家的时候,总会带着自己的二女儿。一来二去,两家的儿女便认识了,继而在王旦的撮合下,苏耆与王氏结成了夫妻。

苏易简与赵昌言的矛盾到了后辈这里以这种方式收场,也算一桩美事。

1008年,苏耆参加科举考试,凭借一身才华,顺利通过乡试、省试,然而到了殿试这一关,苏耆当着皇帝的面主动弃权、回家重修去了,这是怎么了?

原来,那年确定的科举主考官不是别人,正是苏耆的岳父王旦。这苏耆要是没考上也就罢了,要是考上了,难免有人说王旦徇私舞弊,搞裙带关系。所以为了不让岳父难做,苏耆便主动退出了那年的科举。

科举没考成,苏耆便走了另一条入仕的路——献文召试。

这是啥?原来,宋代鼓励名人、名臣之后给朝廷献书,要是朝廷觉得你献这书有点价值,就会由皇帝亲自召见考试,若是考得好,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苏耆考科举那个年代,正赶上宋真宗做皇帝。人说越缺什么越爱吆喝什么,放在宋真宗这里是一点没错,宋真宗在位期间,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虽然用咱们后世的眼光来看,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宋辽期间维持了百年的和平,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

但在宋真宗看来,他这毕竟是敌人兵临城下半被迫签订的盟约,总担心老百姓和后世非议自己。于是加倍的要学秦始皇、汉武帝,到处封禅祭祀,企图用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统治的合理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真宗也特别喜欢人家献书献祥瑞。

本来按照献文召试的规矩,献书的名臣、名人之后需要皇帝亲自考核。但因为宋真宗热衷这种事,导致献书的太多,皇帝又不可能成天不干别的,只顾考核这些人,于是他就让身边的宰相、近臣来评选献书的人。

就这样,苏耆落第后的第二年,凭借“献文召试”脱颖而出,获赐进士头衔。

考虑到苏耆的出身和他老丈人王旦的影响力,苏耆这个进士来得多多少少让人怀疑有点水分。

不过苏耆做官之后倒是干得还不错。

他曾经两次代表宋朝出使辽国,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而且他这人好写诗,在往返的长路上,每隔十天半月就要写首诗。

这些作品,成为了宋朝官方了解辽国风土人情以及动向的一个窗口。

苏舜钦:成也为酒,败也为酒

苏耆对诗歌的爱好,不仅给宋朝官方提供了参考,也影响了儿子苏舜钦。作为“铜山三苏”的第三代,苏舜钦又会有怎样的作为?

苏耆的儿子苏舜钦,就是咱们开头音频小剧场说起的那个以史书下酒的小伙。

苏舜钦不仅爱读史,也爱读诗作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大“迷弟”,为了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崇拜,苏舜钦自号“子美”,和爱豆的字一样。

而他本人也确实挺“美”的,欧阳修就评价过苏舜钦,翻译成白话就是:天下的人听到苏舜钦的名号会仰慕,见到他的文章会喜爱,而亲自拜见、看过他的容貌之后会为其倾倒。

顺带一提,书法家、画家米芾也曾经评价苏舜钦的弟弟苏舜宾,说苏舜宾是“风神如画,目如点漆,面如凝脂,天男相,画不及”。

意思就是苏舜宾生得丰神俊朗,双目漆黑,皮肤如同凝脂一样,是天人才有的相貌,绘画画不出他的容貌气质,可见他们老苏家基因确实强大。

又帅又有才苏舜钦自然很受欢迎,他在开封一“出道”,京城的豪杰俊才们就争相和他交游。

▲苏舜钦。图源/电视剧照

最开始苏舜钦得到父亲荫蔽,补了一个太庙斋郎的小官,后来因为激烈地反对朝廷的奢华宫殿重建工程,苏舜钦被贬到荥阳县为官。

对于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三代”来说,从中央被贬到县里做小官,应当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苏舜钦并不在乎,没几年他就参加了朝廷专为官二代们特设的“锁厅试”,一举拿下状元——嘿,咱考回来了。

重回京城的苏舜钦与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等人交游,加入了改革派发起的“庆历新政”。

当然,历来改革总会触犯一批既得利益者,更何况新政在处理宋朝积弊的时候,方法比较直接,比如针对宋朝公务员过多的问题,他们就收缩官员任用晋升的通道;针对土地兼并严重问题,那就平均发放官员的职田,多的部分统统收归国有。这样以来,自然有一大批官员恨得后槽牙痒痒。

结果庆历四年,苏舜钦因为一次请客吃饭“躺枪”,被开除了官员身份。

咋回事呢?原来,那年九月,一年一度的“赛神会”开始,按照惯例,在京的各衙门都要聚餐。

苏舜钦当时在进奏院任职,便按照惯例,让人把单位用剩的一些废纸拿去卖了,又自掏腰包添了酒钱,举办了一个“文会宴”,和同僚高高兴兴吃喝了一顿。

结果没几天,反对改革的御史中丞王尧臣就找宋仁宗打起小报告来,说苏舜钦用公款攒局,一群官员大吃大喝,还召妓作陪,丑态百出。更可恶的是,一群人喝高了还出言嘲笑陛下您!

这古代又没有录音机,一群人喝酒究竟说了什么,御史台怎么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原来,这事出在一个叫李定的中书舍人身上。

李定早听说苏舜钦要办宴席,很想加入,于是私下找到苏舜钦,请他给自己留一席位。

但苏舜钦这场酒请的基本都是改革派的同僚,李定这种志不同、道不合的小角色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就因为这,苏舜钦把李定狠狠得罪了,李定添油加醋的一通诬告,苏舜钦便以监守自盗的罪名丢了官。

罢职之后,苏舜钦前往苏州,花四万钱买下了一座废弃六十年的庭院,并在北面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沧浪亭”,在那里,苏舜钦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沧浪亭记》,抒发胸中丘壑。

苏州沧浪亭

好友欧阳修也作了一篇同名文章相和,说”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感慨才子的际遇坎坷。

庆历八年,苏舜钦病逝于沧浪亭,年仅41岁。

这个诗书才貌都是当世一流的才子似乎也延续了家族早逝的基因——苏易简只活了39岁,苏耆去世时也仅有49岁,寿命的短促使得铜山“三苏”这三代人都难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像一颗流星一样短暂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又匆匆隐没在了无垠的天际。

好在《沧浪亭记》这般闪耀的名篇流传了下来,让我们至今仍能窥见当年的精彩绝艳,正如杜甫曾说的那般,“文章千古事”,当王朝的兴衰都成为历史烟云之时,文字之美仍会以另一种方式,拨动后来者的心弦。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后世,科举,考试,崔范,毛病,王千里,一家子,宋太宗,苏易简,三苏,苏舜钦,苏易,王旦,苏耆,苏易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后世,科举,考试,崔范,毛病,王千里,一家子,宋太宗,苏易简,三苏,苏舜钦,苏易,王旦,苏耆,苏易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后世,科举,考试,崔范,毛病,王千里,一家子,宋太宗,苏易简,三苏,苏舜钦,苏易,王旦,苏耆,苏易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