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在朱棣“闹革命”成功后,李景隆以公爵受赏,位列靖难诸功臣之上,但他晚年的遭遇却很凄惨,不但被朱棣褫夺了爵位,他与家人还被软禁在家中,其家产被尽数抄没,李景隆最终抑郁而死。

李景隆原是朱允炆阵营的主帅,燕兵渡江后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入城,成靖难之役首功

《明史·李景隆传》:及燕兵起,长兴侯耿炳文讨燕失利,齐泰、黄子澄等共荐景隆。乃以景隆代炳文为大将军,将兵五十万北伐。赐通天犀带,帝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朱允炆的高压削蕃政策下,被迫起兵发起靖难。最初建文帝派遣去平叛的耿炳文大败,“帝师”黄子澄等人推荐李景隆接替耿炳文。

同年8月,建文帝听从了黄子澄等人的建议,正式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统帅50万大军北伐征讨燕王朱棣,亲自在江边为李景隆举行隆重的饯行礼,并给予李一定的决策权。

《明太宗实录》卷四:上笑曰:“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脩,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一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五也。九江五败悉备,保无能为。”

李景隆由于刚愎自用,不懂得用兵之道,而且又骄傲自负,看似强硬,其实就是一莽夫。建文帝把50万大军交到他手里,岂有不败之理,随后的战事果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大败,但就算如此,建文帝依然是无比的信任李景隆。

建文四年(1402年)6月,朱棣的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城,此时的建文帝派遣李景隆等人去与朱棣谈判,请求划江而治,但之后被朱棣给拒绝了。

没过几日,燕军攻至金川门下,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接燕军入城,南京陷落,此时的皇宫中发生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靖难之役最终以燕王朱棣胜利而告终。

论功行赏时,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朱棣视为靖难首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

李景隆被众大臣弹劾,靖难之役首功在晚年的遭遇很凄惨

《明史·李景隆传》:亡何,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复言:“景隆在家,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于是夺景隆爵,并增枝及妻子数十人锢私第,没其财产。景隆尝绝食旬日不死,至永乐末乃卒。

李景隆在朱棣登基之初,那可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廷每次讨论大事时,他都是位于班列之首,这让跟随朱棣发动政变的靖难诸功臣心里很是不爽。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同母胞弟周王朱橚上奏本揭发李景隆,说他在建文帝时曾收受贿赂。刑部尚书郑赐也以“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为由弹劾李景隆,但朱棣并没有对其追责。

之后,更是有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多位大臣多次对李景隆进行弹劾。弹劾内容主要是围绕李景隆与其弟李增枝阴谋叛逆来进行。

既然是多人说李景隆准备“阴谋叛逆”,那么明成祖就不能再对其无视了,就下旨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同时还不允许他上朝面君,之后李景隆只能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

没过多久,礼部尚书李至刚以“李景隆闲赋在家中,每次接受家人的跪拜都搞得很隆重,就如同君臣之礼一般,这是大逆不道。其弟李增枝庄田众多,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之心。”为由弹劾李景隆。

朱棣随后褫夺了李景隆仅有的爵位,并将他与其弟李增枝等家人数十人软禁在家中,同时还抄没其家产。面对年常日久的软禁,李景隆心灰意冷,他曾绝食十日想一死了之,但却始终未死,一直折腾至永乐末年方才抑郁而死。

结束语:

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在论功行赏时,把开门献城的李景隆论为首功,这让跟随燕王出生入死的大臣们心生不满,再加上李景隆本人傲慢自大,和同僚们的关系处得并不好,这就注定了其晚年的悲剧,如果朱棣如同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嗜杀,李景隆的下场将更加的凄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增枝,李景隆,尚书,黄子澄,燕军,南京城,靖难之役,功臣,朱棣,大军,消息资讯,建文帝,李景隆,黄子澄,耿炳文,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增枝,李景隆,尚书,黄子澄,燕军,南京城,靖难之役,功臣,朱棣,大军,消息资讯,建文帝,李景隆,黄子澄,耿炳文,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增枝,李景隆,尚书,黄子澄,燕军,南京城,靖难之役,功臣,朱棣,大军,消息资讯,建文帝,李景隆,黄子澄,耿炳文,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