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教以来,这五个字就成了古代学者乃至普通人的行为准则。抛开前面四点不谈,“信”这个词的含义非常丰富。通常,我们认为人们应该信守承诺,做他们承诺的事情,否则他们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然而,如果你因为不遵守诺言而失去生命,这种情况会更严重。周衡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本人出生在基层。虽然他的文化水平无法与李煜相比,但朱元璋在努力工作方面可以被视为古代老板的典范。在任期间,他面对前朝,留下的巨大烂摊子,吸取了教训,并致力于与民休息,“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下令诛杀胡惟庸九族,就是在这一年,来自无锡的周衡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成名,成为朱元璋手下的一名新人。
周衡的名声远不如刘伯温人大,当他进入仕途时,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斗智斗勇;他的才华不是特别突出。然而,朱元璋看中了他的正直和敢于说实话,并要求他成为一个右正言。这个职位是一个谏官,也就是说,周衡主要负责在大事小事上给朝廷提意见,帮助朱元璋作参考。
不料,周衡进谏后,朱元璋算了帐,以为江南富庶之地不收税,朝廷的开销就出了问题,于是下令恢复征税。周衡不知道如何结算。他只想到“仁、义、礼、智、信”。认为堂堂天子,失信于民,实在影响不好。他站起来,尽力劝阻朱元璋,说了很多话,没有给朱元璋留下任何面子。
朱元璋被说的心里火大生气了。此后,朱元璋就看不惯周衡了。不久,周衡向朱元璋申请回乡祭扫祖坟。朱元璋自然赞同这种孝顺,慷慨地给周衡放了六天假。
谁知道发生意外,回乡到达后,他被私事耽误推迟了一天回朝。起初,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朱元璋不知怎的想到了周衡之前声称要强调的“信”。他越想越生气。你也是一个不守信的人,还批评我。
因此,朱元璋命令周衡在午门被斩首。这似乎令人费解,但事实上,只是周衡之前得罪了他的老板,并被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