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上,移民是朱元璋洪武年间最为重要的一大社会活动。元朝末年的连年战乱,让无数生灵涂炭,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人口锐减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如当时的河南,偌大的一个省份,人口总数竟然不足二百万,这样的一个现实状况,对明王朝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负面影响作用,因此朱元璋首当其冲地想到了移民。
他曾说道:“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看,移民势在必行。
但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中,如果说将人口稠密的山西人,迁徙到其他省份,以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朱元璋下令将江南人迁徙到苏北的行为,就非常令人费解了。为什么朱元璋要这样做呢?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历史因素的影响。
其一是江南地区向来是富庶之地,在历史的发展中,这里形成了势力庞大的豪强地主家庭。朱元璋为此感到非常不安,他曾在一次朝会上分析说:“近代以来风俗非常奢侈,地方上富民的衣食住行,竟然和公卿一样。”
我们知道,“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而“卿”也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因此出于打散豪强地主势力的目的,他由此想出了移民的策略。
第二个原因,主要是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时候,苏州人得罪了他。在明王朝还未建立之后,盘踞苏州的是吴王张士诚。张士诚是私盐贩子出身,为人豪爽仗义,他在起兵反抗元朝后,逐步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将都城定在了苏州。
在苏州执政的张士诚,对待苏州老百姓非常不错,由此也使得苏州的民众,在元末乱世之中,获得了一片得以生养生息的净土。
因此当朱元璋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苏州百姓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张士诚抵抗朱元璋,这也让后来攻下苏州城的朱元璋恼恨万分,认为苏州全城百姓“跟从叛贼”,让他颜面尽失,所以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来惩治苏州民众。
朱元璋向来以手腕强硬而著称,因此在定鼎天下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将苏州等地区的江南人,迁徙一部分到苏北的策略。由此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就从江南地区开始了。
《续修盐城县志》载:“元末,张士诚据有吴门,明主百计不能下。及士诚兵败身虏,明主积怒,遂驱逐苏民实淮扬两郡。”
当时的苏北,因战乱和洪灾的影响,人烟稀少,社会经济凋敝。无数迁居到此的江南民众,内心深处还是非常渴望重新返回富庶的江南地区。
朱元璋为了约束民众,在当地实施了严厉的保甲连坐和户籍制度,谁敢私自返回江南,以杀头论处,这才强行压下了江南地区民众返回故土的念头。
时至今日,很多迁居苏北的江南民众,在方言上,如说到睡觉的字眼,还会常常说“上苏州”或“回苏州”,可见他们对故土念念不忘的深情了。
参考资料:
【《续修盐城县志》《明史》《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