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晋之伐吴,倡议为羊祜,立功为王濬,而从中怂恿者为张华,余子碌碌,皆因人成事而已,武帝非不明察。——蔡东藩
关于晋朝的灭亡,现在主流的结论是认为司马氏原属于士大夫阶层,他们的生活起点较高,优越的生活环境练就了他们骄奢淫逸的浮夸作风,因此穷奢极侈的一群纨绔子弟,终将一国大好江山给断送了。其实此种说法并不尽然,至少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是不准确的,虽然他后期作风不甚检点,但是总体上来讲还是励精图治的,尤其在他登基最初的十年间,他勤政爱民,简朴卓绝,在治国理政上还是颇见成效的。因此,这时的西晋积累了大量的国家财富,为征服吴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炎篡位时,正值壮年,春秋鼎盛,大有可为,初政却是清明,率下以俭,驭众以宽。——《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晋初的司马炎以身作则,礼贤下士,如果非要说这个时候的他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唯一可以诟病的就是他重用贾充、荀勖、沈紞等奸臣,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慧眼识珠的识才之术。
泰始四年,鲜卑族树机能于雍凉交界起兵为患,聚众数万,烧杀抢掠为祸一方。树机能率兵盘踞于此十年有余,斩杀西晋来将数人,最后攻陷凉州。此时的西晋朝廷正为是否征吴吵的是不可开交,以贾充为首的反对派便以秦凉未平,不可用兵于东南为由,力阻出兵东吴,贾充党羽甚多,三番五次的阻挠对吴用兵。所以晋武帝司马炎便问道,哪位将军可平秦凉之乱?这是一名名叫马隆的小将站了出来,司马炎力扛贾充等人的质疑,大胆启用小将马隆,最终马隆凭借自己募集的乡勇3500余人,荡平贼寇,斩杀树机能于凉州,彻底扫清了征吴的障碍。
司马炎
木朽虫生的东吴,势必成为西晋的口中肉,盘中餐
而此时的东吴情况如何呢?与西晋形成强烈的反差,吴主孙皓看到西晋西北未平,无暇东顾,于是以为四海升平,乐享淫佚。他大肆建造宫殿,广开狩猎之所,筑楼修阁,亭台别院无所不涉。而且还频选诸官之女,入宫淫乐,这时的他哪还有心思备兵防患。
孙皓最喜欢的就是宴请群臣,而且令群臣每宴必醉,这时,孙皓事先安排好的十余个黄门郎便会监察群臣的言行。喝多了人难免会言语有失,然后黄门郎便会上奏弹劾,孙皓定会让失言的官吏牵出其他的罪名,然后要么挖眼,要么毁面,弄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成为废人一个。
贾充向皓冷笑道:“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此刑施于何人?”皓答:“人臣有敢为弑逆,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充听此言,不由面目发赪,掉头趋退。
东吴建平太守吾彦,此人谨慎细心,很是留意西晋的举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辖内的江面上漂有大量竹木,他料定这是上游西晋建造船舰所用,于是上书孙皓,言说西晋必定在准备攻吴。然后孙皓正忙于享乐,哪有功夫在意这些,所以将他的奏疏置于一旁。吾彦无奈,于是自己命令匠人炼铁铸锁,横栏江面,以做江防。
东吴的后期有两个镇国之宝,一是左丞相陆凯,他治国有方,忠君之事;另一个是陆凯的弟弟陆抗,领兵戍边,能征善守。于是,此二人在位期间,西晋大将羊祜未敢进犯。只能对吴边民施以德行感化,“羊叔子庶几近之,或谓其刈谷尝绢,送还猎兽,第愚弄吴人之狡术,殊不足道,不知外交以才不以德,必拘拘然绳以仁义,几何而不蹈襄宋之覆辙也。”
羊祜与陆抗相互虚与委蛇,内心相互通明,但是这却引起了孙皓的猜疑,下旨严责陆抗,指责其私交羊祜。陆抗上书奏陈,提出了十二条戍国之策,然而并未被采纳,于是陆抗只能对手下人忿忿的说道:“彼专行德,我专行暴,是明明为丛殴雀了,今但宜各保分界,毋求细利。”由此可见,东吴最后一个明白人已经被羊祜所蒙骗。
孙皓
羊祜,讨伐东吴的推动者
羊祜,时任征南大将军,此人长时间驻守襄阳,为征吴做准备。他在襄阳开垦良田800余顷,足够本部士兵多年之用。他观察到吴主孙皓残暴娇盈,好酒爱色,便知道征吴之事有隙可乘。但是当时东吴内有陆凯治国,外有陆抗戍边,这两个人都是东吴为数不多的功臣良将,有他们在,东征之事实在没有把握。于是羊祜采取了对东吴边民的感化之策,好在,不久陆凯、陆抗相继病陨。
羊祜上书晋武帝,表述现下是攻吴的最好时机,竭力劝说晋武帝出兵。他表示征吴实在是大势所趋,吴主孙皓倒行逆施,天下人心所向,共待西晋入吴,结束东吴的暴政。况且现在西晋兵精粮足,军械齐备,已然不是当年征蜀时所能相比,而且蜀国我们都能征服,现在孙吴内患不断,山川之险,不如蜀汉,孙皓之暴,更甚刘禅,所以以准备妥当的奇兵攻打毫无作战准备的孙吴,定能获胜。
孙皓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将疑于朝,士困于野,平常之日,独怀去就,兵临之迹,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晋书》
晋武帝看到羊祜的奏疏很是心动,便召文武群臣商议征讨东吴,然而以贾充、荀勖、沈紞为首的大臣极力反对征吴,贾充等人在朝堂的势力很大,很快反对派便占据上风,他们以西北未平,不宜于东南用兵为由,力阻出兵。羊祜听说后,长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常十居八九,当断不断,天与不取,恐将来转无此机会了。”
咸宁四季春,羊祜病倒,他自知病情不好,便急切入朝觐见,当面向晋武帝陈述征吴道意见,并且说:“臣死在朝夕,顾特入觐天颜,冀偿初志。”晋武帝动容,决定采取羊祜的计策。
羊祜
张华,宫中斡旋,晋武帝最终下定决心出兵东吴
羊祜病倒后,汉武帝不忍心劳烦羊祜时常走动,便派张华奔忙于二人之中,羊祜恳请张华劝说皇帝,陈述厉害,张华连声称赞,最让张华心动的是羊祜的这一句话:“若孙皓不幸早殒,吴人更立另主,虽有百万,也未能轻越长江,后患不浅。”
之后羊祜病逝,小将马隆也很轻松的灭掉了西北的兵患,此时,王濬上书请战:“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臣造船七年,未得出发,反致朽败。且臣年七十,死亡无日,原陛下无失时机,亟命东征。”
东征的议案再次被拿上台面,贾充等人仍然是力阻东征,正好这时的将军王浑调任扬州,与东吴经常发生战争,所以只有张华上前进谏道:“孙皓不道,意欲北上,应速筹战守为宜。”
不久荆州都督杜预上书请战,他表示现在出兵东吴,十之八九能够取胜,现在晋朝边军处处备战,征吴的形式已经昭然若揭,若是朝廷犹豫不决,不仅军队士气会收到影响,如果让东吴察觉出来,孙皓心惊胆战之下,若是迁都武昌,再完善城池防御的话,我们就会一无所获,所以恳请陛下,尽早出兵。
晋武帝看到奏疏后,将奏疏交给张华,让张华提点意见,张华当然的顺势鼓励晋武帝出兵,于是晋武帝当场决定出兵东吴。
第二天朝会,晋武帝宣布征吴,贾充上前劝阻,荀勖、沈紞等人也是随声附和,晋武帝大怒:“卿乃国家勋戚,为何屡次阻我军谋?今已决计东征,成败不干卿事,修得多言!”几人见晋武帝真生气了,吓得不敢多言,赶忙磕头拜谢,但是这个仇他们却算在了张华身上。此后,各路大军攻伐顺利,剑锋直指吴都,这个时候,贾充等人却进言说道,现在我军士气逼人,战果颇丰,现在马上就到了雨水季节了,不适合远距离作战,不如就此罢兵,况且我军损失良多,这都是张华的错,现在就是将张华拦腰切断也弥补不了我军的损失,所以恳请陛下惩罚张华。
百年逋寇,未可悉定,况春夏交际,江淮卑湿,一旦疫疠交作,宜急召还各军,置做后图,且此次行军,随似顺手,所损实多,虽腰斩张华,未足以谢天下。
在外众将听说朝廷有意罢兵,于是加紧进攻,终于提前征服了东吴。
张华
王濬,南征首功
王濬本是羊祜手下参军,后奉调广汉太守,出兵荡平了宜州的兵患,他在广汉期间,讲信立威,绥服蛮夷,很是一番作为。所以晋武帝决定升任王濬为大司农,羊祜听说后,立刻密信给晋武帝,表达了王濬实属军事人才,不要将其内调,要在外边统兵才能尽用其才。
原来羊祜的想法是,如若想要征服东吴,必须有水路由上而下的顺势攻击,所以在长江上游必须要有得力的武将进行船队的打造和练兵,于是羊祜请旨由王濬在上游造船练兵。
征吴的战事一爆发,王濬率先向东吴发难,他率领自己打造的舰船由上而下直击东吴要害,一路势如破竹。斩杀、降服东吴战将无数,并且第一个攻入吴都,他严令手下亲善待民,严禁侵略,丝毫不取,秋毫无犯。然后“收图集,封府库”,孙皓“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王濬亲自解开孙皓的绑缚,迎入营中,以礼相待。
王濬
总结
西晋与东吴的内治可见两国之间的胜负输赢,冥冥中早有定数,真想羊祜所说,如果孙皓早亡,重新换个君主上台,西晋想灭掉东吴真的也就不可能了,对此来说,羊祜是非常有远见的。虽然他看不到即将到来的八王之乱,当他能看出东吴之地是可以施展一番的,但凡上位的不是个昏君,那么对于西晋来讲要想灭吴,非常困难。
这时的晋武帝司马炎虽说不如刚登基时那么勤政、果敢,对东吴的战事一拖再拖,但是好在西晋有一群爱国将领在拖着他走,如果这些将领也像贾充之流一样的话,那时候别说统一东吴了,估计八王之乱都会提前发生,所以这个时候的西晋,是这些忧国忧民的忠贞义士在维护着国家,等这些人一旦没了,西晋的动乱也就随之而来。
欢迎点击关注!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趣事#
#正史也疯狂#
#历史趣聊#
#历史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