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使用的文言文中,有着许多的敬辞和谦辞,举例来说,称呼他人的父亲为“令尊”,称呼他人的母亲为“令堂”;而称呼自己的父母,则说“家父”、“家母”。在表示生了男孩或女孩时,人们也不直接说明,而是用“弄璋”和“弄瓦”来代替。那么,“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分别指什么?各自有什么典故呢?
“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诗经·小雅·斯干》中写道:“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在该诗中还有一句话:“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这首诗原本就是庆贺西周王室成员的宫室落成,进而祝福住进宫殿的主人家有弄璋之喜,生下男孩子,建功立业拜为诸侯王;有弄瓦之喜,生下女孩子,勤劳端庄,料理家务。这是古代男耕女织时期最朴素的愿望。
诗中的意思便是,生下男孩,便让他把玩“璋”,生下女孩,便让她摆弄“瓦”。先说说“弄璋”,那么,“璋”是什么呢?在我国著名的语言名著《说文解字》中,对这一物品介绍道:“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
从书中可以看出,璋指的是一种玉器,并且不是一般的玉器。记载礼乐制度的儒家经典《礼记》中,有一章名为《祭统》,指的便是祭祀时的礼仪,而其中写道:“大宗执璋。”古代宗法制度中,嫡系而最年长的叫做大宗。那么,在祭祀时只有地位最高的大宗可以拿着璋,可见璋是一种象征意义很崇高的礼器。
朱元璋
后来,著名的明太祖朱元璋,名字中有“璋”,据说就是因为这种礼器的顶端很锋利,而原本因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低,只被叫做“朱重八”的明太祖在为自己取名时,考虑到璋攻击力强,便将自己的名字取作“朱元璋”,谐音“诛元璋”,取“诛灭元朝的利器”之意。
而在诗经的时代,璋因其是珍贵的礼器,被赋予了品质高洁的含义。中国素来有喜欢玉石的传统,同在《诗经》中的《国风·秦风·小戎》中曾写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而和《诗经》成书年代相距不久的屈原也在其《楚辞·九章·怀沙》中写过:“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的名句。
这些句子中都把玉作为君子和高尚的象征。璋作为礼器,其地位更是比普通玉石更加高贵,于是人们便让新生的男孩把玩璋,从而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拥有玉石一般的品德。这和旧社会流行的“抓阄”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道了“弄璋”,“弄瓦”也就好理解了。这里的瓦当然不是瓦片,后人为《诗经》注释而著成的《毛传》中解释道:“瓦,纺塼也。”也就是说,“瓦”指的是妇女纺织采用的一种纺锤。
所以“弄瓦”便是在女孩出生时让她玩弄纺锤,这时父母长辈希望她长大后能够精于纺织,成为贤妻良母。尽管“弄璋”、“弄瓦”的区别属于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一种反映,但这一说法仍然是很有文言文韵味,很高雅的。
其实,古代确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可大到建功立业成王拜相光宗耀祖,小到种田打猎养家糊口。而女人就是管理内宅,操劳家里的一切,即便累成狗也不被尊重。
所以在古代家庭里,有一个朴素的观念:生女孩赔钱。汉朝时期就有个谚语:“盗不过五女门”。意思是一个家庭生了五个女儿,肯定穷得叮当响,小偷都不去光顾。
当然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已经改变了很多,生男生女都一样,甚至隐隐有愿意生女不愿意生男的想法,譬如二胎放开以后,生两个女儿和生两个男孩比起来,人们更愿意生两个女孩。
李林甫
扯远了,回到“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中去,《旧唐书》中有一则关于“弄璋”的小笑话:唐玄宗时期的太常少卿姜度之妻生下一个男孩,姜度宴请宾客,姐夫李林甫知道后自然免不了去庆贺,结果闹了个大笑话,原来他竟写下了“闻有弄獐之庆”的贺词。“璋”、“獐”不分,后来被人戏称“弄獐宰相”。《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
无独有偶,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也记载了一则发生在明朝隆庆年间的小故事:有一天,绍兴府的岑郡侯在回府的路上遇到一个人挡了他道,随从将那人绑到侯府中进行盘问,原来是个算命的,侯爷想到怀有身孕的夫人,就问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那个人不知道弄璋和弄瓦是什么意思,只好随口道:“璋也弄,瓦也弄。”
侯爷一听,知道那人是胡说八道,训斥了一顿,然而不久,侯爷的夫人竟真的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应了那人的话,这一下子,那人算命先生的名号彻底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