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题目所讲,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夺胜而出,其实他不仅想要霸占齐王妃,而且还曾试图强行占有太子妃郑观音。但是齐王妃和太子妃二人本性不同,她们二人在面对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而二人价值观的取向便决定了她们二人之后的是去是留,齐王妃选择跟随李世民,恐怕也只是为了贪图余生荣华富贵罢了;反观太子妃,面对着杀夫屠子的凶手,郑观音选择坚持了自己的贞节,为死去的丈夫和儿子保留住了最后一刻家庭底线,誓死不从李世民。
简而言之,是齐王妃选择了投怀送抱,而且齐王妃的投怀送抱正中李世民下怀,能够不顾满朝文武百官的反对而纳齐王妃为自己的嫔妃,可想而知,李世民对齐王妃喜欢程度之深。与此同时,齐王妃成功纳入后宫也对李世民强迫太子妃产生了很大阻碍作用。霸占齐王妃就已经引起众怒了,满朝文武百官无一不满腹怨声,再加之郑观音本就态度坚决,李世民根本无从下手。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的举动,可以算是一种以胜利者姿态所表现出来的占有欲,如果将齐王妃换作是其他人的妻子,或许李世民这种胜利者的占有欲也就不会过于强烈了,但也正是她是齐王妃的地位,所以才使得李世民对她情有独钟。同理,在对待太子妃郑观音的想法上,李世民也有着同样的欲望。
玄武门之中李世民杀兄弑弟,玄武门之后,李世民尽数除掉了太子府和齐王府中的男眷家丁,只留下了这两大府邸当中所有的女眷,凡是女流之辈,都被李世民放在了皇宫。而齐王妃杨氏则名正言顺的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这应该算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方式吧!尤其对于古代胜利者来说,在经过斗争之后,将输掉那一方的所有东西恨不得都为自己所用。
这一点我需要和大家挑明:在宋朝之前,准确来说是在南宋之前(程朱理学被确立为主流思想之前),伦理纲常在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当中的地位不是很被看重,这也是唐朝开放的原因之一。再加之,李世民身上流的是胡人的血液,而胡人的性情天生豪放风流,这样的举动或许在汉人臣子的眼中很看不惯,但在那些流着胡人血统的大臣眼中,想一想还是可以接受的。
企图,上位后稳住政局的需要
不得不说,李世民能够荣登大统,确实是迎合了历史潮流的,毕竟李世民统治下大唐的繁盛昌荣,我华夏子孙都是看在眼里的。但是李世民即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不管李世民能力有多大,他将李渊取而代之的背景是“杀兄—弑弟—逼父”。虽然最后唐高祖李渊主动迎合了李世民,自己稳坐太上皇的位置,将帝王之位让与李世民,看起来还是比较符合新君继承大统步骤的。
但实际上,当时的唐人,谁人不知、何人不晓李世民上台的背景。所以李世民在登上皇位的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要如何稳住大局,如若不然,等他前脚刚继承唐朝天下,后脚唐朝的江山恐怕就要面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厄运了。而历史上的事实证明,在李世民初登大宝之后,盘踞于唐朝西北方向的突厥势力,果真抓住此时机向唐朝发动了猛烈进攻。
所以李世民重新迎娶,或者说霸占齐王妃,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贪图美色,这种评价未免太过有失偏颇。李世民霸占齐王妃,并且赐给她一定的名分地位,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考量而做出来的举动。谈到政治目的,我们就不得不入手齐王妃的背景了,齐王妃杨氏是齐王李元吉的正妃,而齐王李元吉是李渊的儿子,古代迎娶婚嫁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这样一想,这杨氏的地位又会差到哪里去呢?
果不其然,齐王妃杨氏是隋朝皇室杨雄的侄孙女,而这杨雄,就是隋文帝杨坚的侄子。看吧!杨氏背后的政治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虽然隋王朝已经覆灭,但是他们杨家的实力仍然在盘根错节地发展着。李世民初登大宝,他并不是想着如何解决掉这些盘根错节发展着的旧势力,而是如何和这些旧势力勾肩搭背,借此来稳定大唐江山。
《新唐书》记载:“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
这句话出自《新唐书》,这句话的背景大概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初将齐王妃纳入后宫之后,竟然想要立齐王妃为皇后,尽管当时长孙皇后已经离世,但李世民的这种想法不免有些太不合规矩。面对着李世民的这一抉择,首先站出来的就是敢于死谏的忠臣魏征,后来在魏征和群臣的众谏之下,李世民才作罢。
由此也能表明,齐王妃确实是融入到了李世民的生活当中去了,李世民对这个弟媳真的特别上心。当时李世民已经坐稳了大唐江山,自然也就不存在考虑杨氏背景的因素了。或许李世民对齐王妃,真的有真情实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