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迁都都是一件干系重大的事情。我们观察历史上的主要王朝,最多只有一两个曾经被设为首都或者陪都的地方,但是在商周年代,商朝可以说迁都犹如吃饭,商朝历史上曾经前后迁都了十几次。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商朝建立之初,定都的地点是山东的曹县。随后商朝的都城就一直在山东,河南和河北到处迁都,从山东到河北,再从河北到河南。就连我们都很熟悉的河南安阳,也不能算是商朝最后一个首都。商朝的建立,是在夏朝之后的,而商这个部落,原本就是习惯于经商的,或许是商人的流动性,决定了商朝的都城每一个都不太长久。
商朝人似乎总在忙着搬家,每一次迁都往往只间隔十几年。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商朝该怎么发展内政和经济。实际上如果不是纣王的话,商朝的国祚还能在延续几百年。频繁迁都,却能保证政治稳定。商朝这个帝国确实不一般。这是3000多年前的事情,久远到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历史记载的感性认知,甲骨文里面也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我们只能猜测,当时商朝人的心理禀性。
有人认为,这是商朝人在追求朴素,一个都城时间长了。肯定会滋生奢华的气息。这是商朝人想要戒奢从简,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这当然是开玩笑,商人出身的商族人,自然知道什么才是时间成本、第二个可能性原因,有可能是黄河水患,是黄让商朝不断迁都,这是有可能的,但是黄河水患,在商朝似乎并不频繁,因为当时的黄土高原,还是水草丰茂。河南简称为豫,说明在当时,河南甚至还有大象,黄河水一年一度泛滥,成为了商朝的大患。但是商朝的迁都,基本是围绕黄河左右徘徊,如果真因为水灾,商朝干嘛不迁远一点?
一个合乎理解的是,古代商朝还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一块地方土地的肥力,会很快消耗光,这时候为了都城的生存,只有迁都,才能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