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唐王朝的开国皇帝,被后世的修史家们形容成一个平庸之君和一个勉为其难的政治家。他们把李渊说成很喜欢骑马狩猎,而不屑做令人厌烦的日常行政工作的人。从一个层面认为李渊是思想很高尚的人,但对一位皇帝却是无尽讽刺。作为皇帝,他有时确实是以个人爱好和憎恶来任免官职,有一次,因为宠幸某个人,而特定为他颁发了官职,所以,他也被朝廷中清教徒式的儒家人物们极尽批评,后世的儒学家们纷纷说他只是一个平庸之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真实的李渊。
隋朝,这么一个强大的皇朝,在隋炀帝杨广手上。经过一系列冒险激进的做法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末期,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内战中重新建立一个中央集权政府,会遇到极大的困难,这种困难,与李世民接手后基本上平复战乱的国家所遇到的困难大数倍。617年,唐军攻克隋朝首都的时候,纸张极为紧缺,当时,跟随李渊作乱的官吏们,只能利用以前隋朝和北周的文卷的反面来书写。这一件小事,让许多人怀疑李渊的代号唐氏军队会不会很简单的破灭。但是当李氏军队逐步扩大的领土统治权显示了李氏军队的军事力量,这些困难就被慢慢克服了。
当时的唐王朝,其基本结构很大程度上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制度。这个制度包括门下省和作为决策及顾问机构的内书省,和作为主要执行力的尚书省。
而李渊在任命官员时,基本上都是与他所任命的官吏的出身大致相仿,基本上有权势的人臣们,都是李渊最信得过的人。例如,在唐王朝初期的12名宰相中,不少于8名都同隋朝或唐朝有姻亲关系,在高祖任命的很多文武官员,都是在李渊时任太原留守时的军事幕僚。
但有一个人,极其特殊-唐高祖的一位主要顾问之一,封伦。封伦是北齐显官的后代,此人并非是李渊的旧部,也不是与李渊有姻亲关系的人物。封伦在早期隋文帝末年拜在杨素门下,到了隋炀帝时代,他结纳虞世基,成为虞世基最信任的人,随后跟着隋炀帝游览南方,结果变成了宇文化及弑君的党羽。最后在宇文化及败在李密时,他投奔李渊,并以“密计”赢得李渊欢心,几次升官,成为宰相。关于为何任用此人,按理来讲,这样的人不应该被重用。后世儒家道德历史学家批评封伦,而李渊用此人,是希望代表他作为帝王的王者之心。靠着封伦吸引了天下有才之士来投奔,效忠当时的唐王朝。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李渊并非在帝王中平庸。
李渊对乡村控制的扩展。其实,我们翻阅所有中国从秦朝时期到现在为止,每朝每代第一件完成的经济动作或者是政治动作就是乡村。李渊对各大乡村部落设置地方军事部队,使之提供可靠的、以地方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以满足唐王朝的军事需要。在李渊掌政初期,府兵,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军事输出劳动力,每一个当时的京兆地区的府都有一套完整的军官编制,并按很严格的军事方式组织起来。他们的规模是这样的:每个单位800-1200人,这种府形式的村庄,其实无外乎就是村庄主要的男性劳动力,而李渊下令让府的男性劳动力轮流去服兵役,效忠唐王朝。而这种措施,又牢牢的控制了全中国,又将兵力需求压力转换给村庄,达到了真正的双赢。
所以,李渊并非后世的历史学家们那么平庸与懦弱,更有甚者,说玄武门之变后,把李渊说得是一位懦弱之辈。我们得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本文参考文献《剑桥.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