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朱元璋年幼的时候当过长工,也曾出家当和尚,25岁的时候加入了红巾军的队伍,而后受到郭子兴的提拔,并与马氏结为夫妻从此相守一生。
元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相继出现了陈友谅、张士诚以及方国珍等人所建立的政权,公元1368年,朱元璋经过层层的历练最终脱颖而出,扫荡割据势力,问鼎中原,建立明朝。
洪武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改变元末战乱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始主持制定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成为了明朝的“祖制”是不可以随意的更改,其中一些制度曾一度影响到清朝。
政治方面,明朝建立后官僚体系基本延续元朝,而后政治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改革,从而奠定了明朝的官僚制度的基础,最突出的一点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了宰相胡惟庸,并以此为契机废除了中书省以及丞相,将丞相的权力分发六部,并且六部直属于皇帝。
中书省被废除后取而代之的则是十三布政司,将各个省份的权力分别交给“三司”进行掌管,并设立监察御史检查百官,这些措施的实施代表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法律方面,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法律,法律是维护国家的社会秩序,维护百姓安全与利益的象征,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法律的重要性,因此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大臣们花费了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制定了《大明律》。
相比于《唐律》,《大明律》要更加严酷,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君主的尊严以及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百姓的人身安全和生产,为了使吏治更加清明,明太祖朱元璋借助空印案以及郭恒的贪污案处死了大量贪官。
不仅如此,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社会的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明朝以农业的发展为首位,明太祖朱元璋调整了社会关系使得社会人身依附关系得到了松弛,从而对明朝初年的社会生产与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后由于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导致荒田的增加,为此明朝政府支持百姓开垦荒田,开垦后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恢复生产。
明朝初年的社会经过治理后,耕地面积不断的增加,人口也不断的增多,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农业发展的同时又带动了手工业以及商业的繁荣,这一时期史称“洪武之治”。
四张底牌
国家的发展逐步的走向了正轨后,明太祖朱元璋又开始精心的培养太子朱标,目的就是他日后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君主,并且太子朱标也是非常的优秀的,朱元璋对他寄予了厚望,可惜天妒英才。
1392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此时的明太祖朱元璋心如死灰,他所爱之人相继离世给予他沉重的打击。
太子朱标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打破了兄终弟及的规矩,立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的这一举措引发了一些藩王的不满,为靖难之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朱标的离世对朱元璋打击非常大,为此他对儿子的宠爱延续到了孙子朱允炆的身上,为了给孙子朱允炆一个良好而稳定的朝廷政局,他借口蓝玉谋反从而大肆屠杀数万人。
这是因为蓝玉拥有极高的军事作战实力,年纪轻轻的朱允炆是很难驾驭这位“悍将”,他担心在自己死后蓝玉等人会拥兵自立,为此朱元璋宁可错杀一万也要给朱允炆一个稳定的局势。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藩王的作乱的隐患,朱元璋设计让藩王相互牵制,削弱他们的实力,以此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朱允炆在与朱元璋的谈话中,他向朱元璋道出了心中对于藩王的顾虑,朱允炆担心自己难以服众他的叔叔们,为此朱元璋留给朱允炆四张底牌,这些底牌分别是。
其一,便是说服的方式让藩王自愿拥护中央,用自己的仁爱之心以及自身的道德品质让藩王所信服。
其二,如若无法用语音使得藩王信服,那便要采取削藩的策略。
其三,一旦削藩的政策让藩王有了谋逆之心,就要将他们贬为庶人。
其四,如果以上三点实施后藩王仍然有谋逆之心,就亟须出兵进行镇压。
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然而新皇帝刚刚登基不久,年轻气盛的他迫不及待地对他的藩王叔叔们进行削藩,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爷爷朱元璋给他留的四张底牌全部忘得一干二净。
不仅没有进行以德服人,反而盲目地进行削藩,对他的叔叔毫不留情面,心狠手辣的他将四位藩王直接贬为了庶人,随后又逼死了湘王朱柏的全家,丝毫不留余地。
此时的燕王朱棣深知朱允炆会对自己下手,因此他装疯卖傻佯装自己生病的同时暗自积攒实力,可是建文帝依然没有对他心慈手软,久而久之,建文帝朱允炆此举引起了全国各地藩王的不满,将自己的宗室至亲赶尽杀绝增加自己的威严。
假设朱允炆可以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四张底牌进行削藩,那么靖难之役爆发的概率会有所降低,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最终燕王朱棣起兵迅速地占领了北平,并且以清君侧的名义挥师直逼南京城,此时朝廷内部能征善战者大多都被明太祖朱元璋诛杀。
耿炳文出战迎敌后,朱允炆竟然临时任用丝毫不懂军事的李景隆出战燕王朱棣,因此朱允炆的军队一败再败,并且朱允炆对宦官过于严苛引起了宦官的不满。
远在南京城的宦官将南京城内没有守军的消息告诉了燕王朱棣,朱棣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为此快速行军包围了南京城,此时的朱允炆大势已去,当军队攻破南京城后建文帝朱允炆也不知其行踪,随后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