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在中国大地上历来是重要的肉食来源,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是我国五畜(牛、犬、羊、猪、鸡)之一,也是中华十二生肖之一,在古代经常用猪代表财富和生育,猪不像牛、羊、狗那样适合游牧迁徙,在游牧民族的畜牧经济中,猪是难养的动物,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农耕民族却是天然的肉食提供者,因此猪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具有重要地位,甚至是古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问题来了,在封建社会是需要避讳的,也就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在明朝无疑最应该避讳的就是国姓朱,那么朱和猪谐音,应该怎么办呢?皇姓和猪谐音,明朝的猪应该叫什么?明朝人还有猪肉吃吗?
在明朝历史上其实还是有很多文字狱的,尤其是在朱元璋时期更是严酷,朱元璋出生草根,在当上皇帝之前为了生活当过和尚、参加义军,不幸的青少年生活让朱元璋心里其实还是自卑的,所以登基以后凡是有贼,秃等字眼的句子都会被严查,一旦发现情况核实,立马就是大开杀戒。
不过,话说回来,朱元璋因为出生贫苦也知道老百姓的不易,所以在对人们的日常主要肉食来源——猪上反倒不是很在意,据说朱元璋还曾经为了不为难百姓而给可爱的猪赐名“肥肥”。由于朱明政权的宽容,在明朝大部分时间,猪肉是可以叫猪肉的,明朝时期大多数皇帝也都不会在意“朱”与“猪”谐音,朱元璋在位时还曾写过一幅对联送给宰猪的人,由此可见明朝并没有严令禁止吃猪肉,而且猪肉也是皇帝们爱吃的,一日三餐全部都有猪肉。不过,百姓因为敬畏皇权,还是称猪肉为豚肉或彘肉,而且在古代,猪还是有别称的,被称作“豚”或“彘”。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因为自己不仅姓朱还生肖属猪,于是立下规矩,要求民间皆不可以屠杀和食用猪肉,要求用羊肉替代。然而,此规定还没实行多久,第二年,为了祭祀祖宗,满城官员四处奔走,却始终找不到可以宰杀的猪来孝敬祖宗,这种行为无疑是对老祖宗的冒犯。面对此种尴尬局面,明武宗自知是自己政策的缘故,心有愧疚,最终,为了不怠慢祖宗,顺应民意,明武宗还是废除了这条规定。因此,明朝再也没有关于民间不可养猪的奇葩规定了。
在民间,猪还有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叫“万里哼”,猪肉也被称为万里哼的肉。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我们是农耕民族,和耕牛的感情自然很深,耕牛是人们的重要劳动力,所以历朝历代对牛的宰割都是禁止的,就算牛死了也不能吃的,而是要到官府报备。所以说虽然中国人很讲避讳,但是中国人也是实用主义者和讲感情的民族,并非迂腐、食古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