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隋朝“特派员”刺史职官的迁入与迁出,为何都是地方官“优先”?

隋朝“特派员”刺史职官的迁入与迁出,为何都是地方官“优先”?

“藉甚新除刺史,归然鲁殿灵光。诏书催发棹讴忙。沙路从今稳上。”刺史制度是由秦朝发明的,而后由汉朝发扬光大的。所谓“刺”,其实就是监察的意思。可以说是朝廷分散在各地方,为监督百官所设。他们属于中央的“特派员”,不受地方长官约束。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加强皇权的体现。所谓“山高皇帝远”,他们害怕手下之人不听从调遣或者强力与自己分权。在西汉末年,刺史的行政职能就开始逐渐的向地方官转化。

(一)、鱼龙混杂,人以群分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句话出自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在古代左迁是指贬谪,而右迁意为升官。“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朝结束了自永嘉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被隋朝灭掉的国家,还有很多大臣都被杨家招降了。

所以说,隋朝官员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至于如何安置这些人,肯定是重新分配他们的官职。

1.外来的“刺史”会念经

刺史是一种监察的官职,是独立于各行政机构之外的。隋朝刚刚建立,肯定是需要大量的刺史以监视百官之行为。刺史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领域,根据《隋史》中的记载刺史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地方、三台、五寺、九监这些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所有的刺史之中,他们迁入最多的还是在地方上。其中总人数为七十八人,而迁入的人数为二十五人。占据了总刺史人数的百分之三五,这个比例要远高于五省三台以及东宫官。而这其中又以总管升迁为刺史的人数最多,高达百分之五十七。

“天下县令固多矣,卿能独异于众”。隋朝刺史的迁入机构涵盖了各个领域,主要还是由品级高的长官升迁至刺史的人数最多。就像侍郎、尚书还有将军与大将军或者元帅、总管。此外,长史和司马也很有可能入刺史职。

2.股肱之臣,心腹之人

自从杨坚立隋朝以后,便撤掉了郡这个行政机构。所有的一州之长,皆为“刺”名。此时的刺史,就不再仅仅是皇帝的耳目那么简单。他们已经兼具了监察官和父母官两个身份,也就是说自己监察自己。

能够升任到这个职位的人,必然都是皇帝信的过之人。而他们本来的品级,也大都能够达到。所以,很多人都属于依次升迁。就像司马和总管,长期辅佐刺史处理政务而且本身的品级也能够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地步。

这些人原本,都是地方官。尤其是在撤郡之后,很多人都从原先的州牧长官直接转变为了刺史。迁入职官具有广泛性,因为他们的官员来自于各个机构中,特殊性就是大都为地方官。因为这些人不是生于斯,长于斯,就是对地方事务非常熟悉。

如果悍然换掉官员,必然会引起官场上的恐慌。倒不如将自己可以信任的地方官,升到刺史的职位上。要知道,此时的刺史也可以当成地方官的一种。尤其是在隋文帝时期,而到了杨广在位之时便重新设立了“郡”,把地方最高长官换成了太守。

(二)、拔擢优渥,依次升序

“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隋朝对于官员的升迁,是有着明确规定的。如果在任职期间,没有犯什么大错误或者得罪了不该得罪之人,只要到了年限都能逐步的升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想官能够越做越大。那么刺史的来源大都是地方官,他们的未来走向又是如何呢?

1.由县升州,品级递增

“改九等州县为上、中、中下,下,凡四等”。隋朝根据人口多少以及行政区域规模,划分了州县的等级。而刺史,也从正三品逐次的往下递减。其中,还是担任县级的刺史最多。在他们任期满了以后,大部分还是会升级为更高一级的刺史。

据不完全统计,从开皇至隋灭亡,刺史的迁出机构中,州级行政机构接纳的人数占到了百分之八十,而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入总管府。这其中,能任总管者仅有一人。也就是说,隋朝的刺史们很有可能干一辈子的刺史。

但是品级自然会发生变化,县刺史升入了州刺史,而州刺史则极有可能进入总管府任职。虽然升迁了,可是大部分人还是做个地方官。无法继续的向权力的中心进军,其实隋朝这么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2.震慑边疆,利于统治

“时突厥屡为寇患,多委重臣,尤拜宁州刺史”。隋朝虽然是昙花一现,但是在隋文帝期间还是多有建树的。统一全国之前,因为需要防范陈朝的反扑,故而刺史多以武官为主。在平定天下之后,北部的突厥也给隋朝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陈朝境内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不服从管制也会时不时的起来反叛。《隋书》中有很多关于刺史领兵打仗的记载,“仁寿初,山獠作乱,初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炀帝继位,杨谅不服,亦派刺史以平乱”。

可见,隋朝的刺史不仅仅是只需要替朝廷监察地方或者处理行政事务那么简单。每当有战事起,他们都需要领兵作战。就像韩擒虎,也曾经担任过刺史。所以,他们累官也只能迁为刺史。因为有着长期的经验,并且还能够指挥打仗。

这些刺史们不是酒囊饭袋,他们有着一定的领兵才能。每当自己所辖之域,有人意图反叛,最先出来平叛的一定是刺史。所以,不可能让其一步登天的直接入朝堂而是要继续奉献在山河各处。

故而,刺史升迁至更高一级的刺史者最多。当然,有的是直接升在了本州,也有的因为天赋异禀或者才干出众,就被外任至其他地方做刺史。这些刺史在外为杨家镇守,他们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三)、居部九岁,举为守相

《汉书》“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刺史制度是在汉朝逐步趋于完善的,他们起初没有固定的治所。职责所在就是打击地方官员侵吞百姓资产,霸占民田以及不作为之事。而后来,刺史们开始与地方官员争权。到了隋朝时期,刺史的权力已经可以独揽一方大权。

在隋朝,刺史不管是迁入还是迁出,都来自于地方,其实这其中大有深意。

1.作民父母,俗化浇敝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隋朝的刺史任务非常繁重,他们首先要负责将朝廷传达下来的最新指示落实下去,并且还要负责民之教化问题。这其中包括了革除陋习、普及教育、宣扬皇恩浩荡等等。其次,在财政方面需要管理商业、课税还有百姓的农桑。

再次,他们须得维护好一方的平宁安定,制定各种治安政策。有叛乱时,先行平定,无叛乱时治理所辖区域。而且,祭祀方面也是由各个刺史所管辖。他们的职权,可谓是囊括了地方行政的方方面面。

就是这样一个职位,完全可以在地方当一个土皇帝。所以,隋朝对于刺史的选拔往往是慎之又慎。而且,刺史很难培养。这些刺史大都是来自于世家大族或者是招降的高官,以示皇恩浩荡。他们本来在地方上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再为己所用,便是锦上添花。

2.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

大部分刺史在入职之前,便是地方官;而入职以后,他们的升任,也是在地方为官。正是因为他们熟悉地方各种事物该如何处理,并且为官多年也有了自己的经验。首先,从迁入职官而言,他们大都有着丰富的地方管理经验。

而从这些官僚中选拔人员,成为刺史,对于朝廷各种工作的开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因为这些人自己或者家族,都是名震一方的。隋朝刚刚建立,需要在每个地方都扶植代理人。刺史,便是代理人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一旦入职,可谓是“掉进了火坑”。因为升迁的归宿,还是刺史。当然,若在州级刺史中能有出色的表现,是肯定可以进军朝堂的。这些刺史除了世家大族以外,还有很多都是武将。因为隋朝初期,军事力量虽然可以,但是架不住内忧外患。

北有突厥,南有刚刚收复的陈朝之领土。他们无一不在寻找着契机,对隋朝动手。所以刺史们也要时刻的保持着警惕。而从县级刺史一路走上来的,对于这种心理稔熟于心。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结语:

《史记》“天子始巡郡国,东渡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办自杀。行西逾陇”。刺史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当初,汉武帝游历各地却发现地方官员们异常腐败。因此,成立了这个监察制度。到了隋朝,刺史的权力已经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了。它来自于地方,也服务于地方,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直接从朝廷空降。

参考文献:

《汉书》

《史记》

《隋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升迁,监察,隋朝,刺史,地方,职官,行政,机构,品级,人数,消息资讯,刺史,韩擒虎,陈朝,官员,地方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升迁,监察,隋朝,刺史,地方,职官,行政,机构,品级,人数,消息资讯,刺史,韩擒虎,陈朝,官员,地方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升迁,监察,隋朝,刺史,地方,职官,行政,机构,品级,人数,消息资讯,刺史,韩擒虎,陈朝,官员,地方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