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博弈论玩家召公奭:周公旦真说服他了吗?|史记周次元027

博弈论玩家召公奭:周公旦真说服他了吗?|史记周次元027

周成王时代的三公是谁呢?按照《史记》次元的说法,应该是周公、召公和毕公。都是姬家自己人,周武王姬发的兄弟。这似乎保证了控制权一直都牢牢掌握在姬家人自己手里。周公旦的表现尤为闪光。他们三兄弟从周武王时代就位高权重了,地位从没被撼动过。他们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周成王甚至到周康王。

他们的存在保证了周王朝建立初年从动荡走向安定,这是否意味着,从周成王到周康王,一直都是他们把持之下的老人政治呢?召公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027

在《周本纪》里,召公奭的存在感是比较弱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要。大概他的光辉被自己的哥哥周公旦掩盖了。在周王朝的历史中,周公旦太耀眼了。

召公奭在周武王时代,地位已经确立了。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这是周文王姬昌死后,周武王姬发即位时,最高层的核心成员,包括周武王姬发的老丈人姜尚,自己兄弟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关上门都是一家人。

在伐纣大业中,召公奭应该主要负责在战后安置商国王室的工作。到了分封诸侯的时候,他被封到了燕国。

“封召公奭於燕。”

不过,召公奭也没有到自己的封国去,留在了丰京,和周公旦一起辅佐周武王姬发,一同留下来的应该还有毕公高。他们和周公旦都有些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格。也可能他们本身能力太强了,不放在身边周武王姬发也不放心。管叔和蔡叔就是个例子。

召公奭的地位和影响力应该仅次于周公旦的。在《燕召公世家》里,是这么说的:

“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他和周公旦以陕为界,西边的召公奭负责,东面周公旦搞定。有点两雄并立的意思。从周成王时代的情况来看,召公奭主导的西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主要应该也是因为东边的情况比西边要复杂得多。周成王即位,周公摄政,情况突然变得微妙起来。对于周公旦来说,也异常紧张起来。

对于周公旦摄政这件事,其实是引起了普遍的猜忌和反弹的。表现最为激烈的是管叔和蔡叔,直接发动了叛乱表示不服。这种不服也很有可能是对于孩子王周成王姬诵这个人选上的不服。同样对周公旦摄政明确表示有意见的还包括召公奭。

“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

我们结合“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这种情况,周公旦的情况就非常危急了。一方面召公奭在周王朝有仅次于周公旦的实力和影响力,另外一方面,如果召公奭搞不定,就意味着周公旦处于东西夹击的尴尬局面。我们也许突然发现,即便周公旦摄政,计划有一天才能取代周成王姬诵自立,在这种势力交错牵制的局面里,要成功也是不太可能的。

召公奭为什么对周公旦摄政不满呢?《史记》次元里是说,他对周公旦心存猜忌。一旦周公旦掌握了绝对的控制权,谁能保证他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更何况人是会变的,当时他没那么想,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有变化。

另外呢?周公旦摄政无疑加大了自己对于整个周王朝的控制力。相对地,召公奭的地位会被消弱,两兄弟的地位无疑会被进一步拉开。无论从那个角度考虑,召公奭都不太会赞成周公旦的权力毫无节制地进一步扩大。这不仅仅是两兄弟之间的误会那么简单,他们之间一点误会都没有。

当管蔡之乱爆发,周公旦和管蔡双方尖锐对立起来的时候,召公奭的立场变得关键起来。管叔和蔡叔是否对召公奭做过争取呢?一旦他们之间形成策应的话,东西夹击的局面优势太明显了。至少对于周公旦来说,一下子就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争取召公奭的支持,当然也就成了周公旦必须的选择。

我们看一下,管蔡叛乱的时候,周公旦一而再再而三的解释了吗?他根本就没把管蔡势力放在眼里,不服就打呗,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对于召公奭呢?周公旦就紧张多了。他忙不迭地向召公奭解释,还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信。召公奭的态度是什么呢?不信。

“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

周公旦在这封信里写了什么呢?无疑是表白自己对周王朝的一片忠心,争取召公奭的信任。这和他的第二封信的主旨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周公旦并没有因此放弃,毕竟,召公奭的态度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至少他要在召公奭那里得到一个明确的态度。于是,周公旦就再次给召公奭写了一封信,大致的意思是举了历代忠心为国的权臣的例子,把伊尹、伊陟、臣扈、巫咸等等这些人都搬到台面上,赌咒发誓地说自己其实只是和他们一样。

这些话说得有点虚头八脑。像召公奭这样的人精,就这样被打动是不是很奇怪呢?这一次召公奭居然选择了相信。

“於是召公乃说。”

召公奭的态度应该让周公旦长了一口气。这仅仅是一个兄弟之间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消除隔阂的过程吗?至少周公旦在将来篡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他对于召公奭的承诺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召公奭应该看到的周公旦的态度。到了这个局面,他作为实力派之一,掌握着一张王牌,他要把这张牌打好。

这样说召公奭是不是很鸡贼呢?这是他所处的当时局势下的一种博弈,这样更容易理解。如果他不打算站出来自己搞事情的话,不管他对周公旦摄政赞成还是不赞成,都意味着他要在周公旦和管叔蔡叔双方做出一个选择。那个更优呢?显然,选择周公旦一方,应该更加明智。不管从大局观还是胜算上来判断,以他对周公旦的了解,只要他不搅局,管叔和蔡叔不会是周公旦他们的对手。如果管叔蔡叔也曾争取过他的话,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给召公奭开出更优厚的条件,显然,这个时候管叔和蔡叔没有办法给他更多的。

我们必须理解一个逻辑,召公奭可能真的对周公旦不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和管叔蔡叔理念一致。这就意味着召公奭早早就把问题归结为在两个他都不认同的力量之间,他选择哪一个利益最大。显然,天平是会向周公旦一方倾斜的。他不仅代表着正义,也能保障召公奭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样的话,在召公奭那里,问题就变成了这张王牌怎么打什么时候打的问题。周公旦知道他的盘算吗?他那么聪明,大概是知道的。对周公旦来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要让召公奭保证不给他添乱。这样他就能腾出手专心应付东面的烂摊子。

召公奭掌握着一张王牌,开始了周公旦的谈判。与其说他需要周公旦给他一个能够说服他打动他的理由,不如说他要周公旦给他一个承诺,怎么才能保证他未来的利益,至少他的地位不被消弱吧。被一番掏心掏肺的激情表白打动,然后就热泪盈眶地被说服了?省省吧,小孩子也没那么幼稚。

这应该是一种兄弟之间彼此试探和讨价还价。周公旦三番两次地激情表白,其实是说,大家都是明白人,你就开个价吧。要知道,讨价还价这件事,谁先出价谁被动。更何况此时的主动权几乎都在召公奭的手里,他不趁这个时间争取一把,开个好价,他傻呀?

所以,当我们纵观整个事件,就会发现召公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却在这件事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同时也清楚明白地告诉周公旦,对你这件事我是持保留意见的,但是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大局为重,我还是选择支持你。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我就不会再有意见。这也可能给了周公旦摄政上了一道紧箍咒。召公奭告诉周公旦,还有人盯着他呢。

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说召公奭功绩在于他在紧要的关头,坚定立场守住了周帝国的西方。也可以说,他什么都没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兄弟,周王朝,玩家,周公旦,周武王,地位,召公奭,局面,周成王,姬发,消息资讯,蔡叔,周公旦,周成王,管叔,姬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弟,周王朝,玩家,周公旦,周武王,地位,召公奭,局面,周成王,姬发,消息资讯,蔡叔,周公旦,周成王,管叔,姬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弟,周王朝,玩家,周公旦,周武王,地位,召公奭,局面,周成王,姬发,消息资讯,蔡叔,周公旦,周成王,管叔,姬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