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隋炀帝对李渊既忌惮又不得不重用,李渊也为唐朝收拢众多人才

隋炀帝对李渊既忌惮又不得不重用,李渊也为唐朝收拢众多人才

李渊是最被弱化的开国之君。这么讲,不是指李渊被刻意贬低,而是由于玄武门之变的发生,以及接任的李世民太过于杰出,以至于李渊这个开国之君的价值被我们忽视。

李渊世代勋贵,称得上“文武双全”

李氏祖上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李渊的祖父李虎,则位居西魏陇西郡公、八柱国之一,去世后被追封追封唐国襄公(“柱国”,源自“柱国大将军”,西魏先后共任命八人担任此职务,人称“八柱国”,其中六人分掌全国府兵,可视为最高军事长官)。

其后,唐国公已经成了他们家世袭的爵位,这也是后来唐朝国号的由来。

李虎死后,儿子李昞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曾担任安州总管、柱国,死后谥号唐国景公。

而李昞去世较早,儿子李渊七岁时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到这里可以发现:西魏/北周的爵位是可以父子相承的。其实这正是宇文氏政权的组织基础,当初西魏建立的过程中,因战功涌现出了一达批勋贵家族,也就是被后世称为“关陇集团”的贵族群,他们的职务爵位代代相传,而且“肥水不流外人田”,互相间通婚、地位越发稳固,同时他们还垄断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资源,北周的政治精英基本上出自这个小圈子。隋文帝杨坚、瓦岗军统帅李密的曾祖父李弼都属于这一群体。

回到李渊这里来。虽然父亲早亡,但李渊的家世,仍确保他享受了最好的资源: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他的姨妈,也就是说,杨坚是他的姨夫、杨广是他表弟,因此,他的教育、仕途可谓一帆风顺,成年后先后担任谯、陇、岐三州刺史。

李渊

而李渊的性格也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这几乎是开国帝王的“标配”性格,刘邦、刘备身上都能看到这样的特点。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对李渊这位表哥既忌惮、又得不得重用。在杨玄感造反时,杨广紧急征召李渊驰援,并命其“兼知关右诸军事”;其后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李渊被派往山西、河东平叛;突厥人背叛隋王朝后,李渊又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对抗这一北方强敌。

可见,那时的李渊,几乎被杨广当成了“救火队员”。而他也确实很有能力:胆色过人、身手不凡,曾率领十多名骑兵杀入毋端儿的数千起义军阵中,亲手射出70多箭,每发皆中,最终隋军内外夹击、大破敌军;头脑清醒,带兵有方,在与突厥的对抗中,面对精于骑射的游牧骑兵,李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挑选了2000名善于骑射的将士,严加训练,多次击败敌人:“前后屡捷,突厥颇惮之”。

政治手腕老道。大业十一年(615年)12月,他接替平叛失职的樊子盖后,他软硬兼施、攻心为上,对投降的起义军高度信任,甚至安置在身旁,很快瓦解了对方的斗志,“由是贼众多降,前后数万人,余党散入它郡”(后来李世民收服尉迟敬德,完全是对这一招的复制)。

在隋朝的贵族阶层中,李渊“众望所归”

从史料记载来看,李渊也许早就心怀异志。隋炀帝在位时,他历任多个职务,到处积累人脉:“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杨广

那时的隋王朝已经危机四伏,李渊刻意结纳人才的举动就显得耐人寻味。这也让隋炀帝杨广极为不爽,有一次,听说李渊生病后,杨广问后宫的王氏(李渊外甥女):“可得死否?”李渊知道后,被吓得刻意酗酒受贿自污。

而不得已安排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时,杨广也留了一手,安排王威、高君雅二人担任副留守,实际上是对李渊进行制衡。

不过在李渊的多年经营、狠辣手段面前,杨广的上述安排并没起啥作用。在唐宪、唐俭、刘文静、裴寂、长孙顺德、刘弘基、温大雅、刘政会、殷开山、武士彟等人的支持下,李渊没费多少力气就除掉了王、高二人,在太原正式起兵。

屈突通

而其后唐军在进军关中途中,虽然一度遇到了隋将宋老生、屈突通等人的有力抵抗,但整体上呈现出“众望所归”的架势:东、西突厥都押宝在他身上,派兵马助拳;唐军在河东围攻屈突通时,关中大量世家勋贵前来投奔:“时河东未下,三辅豪杰至者日以千数”;凭借李氏的影响力,李渊留在关中的堂弟李神通、女儿刘氏,轻而易举的将各路起义军、地主武装收在麾下;围攻长安城前,李渊打开永丰仓赈灾,“吏民及群盗归之如流”,李世民顺利地集起数万兵马;而在攻下长安城后,除了协助隋朝代王杨侑的阴世师、骨仪外,余下的隋朝文武基本上都投靠了李氏,其中包括曾与李渊有私仇的李靖。

可以这么理解:从隋到唐,其实是政权归属权在关陇贵族集团内部的一次易手;而相对于之前起兵但迅速落败的另一支贵族杨玄感,李渊之所以能顺利得手,除了时机合适外,主要归功于李氏家族的影响力、李渊本人的苦心经营与手段。

唐朝为啥能收拢众多人才?前期靠的是李渊

在任何时期,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李渊在搞人际关系方面特别有一套。而在进军关中时,李渊竭力拉拢各方势力,手上的银子有限咋办?小意思,没钱,但愿意分权:他大量封官,凡是有一技之长的豪杰,一律量才任用:“口询功能,手注官秩,一日除千余人。”

而如何对付李密,则将李渊的城府与手段体现得淋漓尽致。太原起兵之初,李渊的实力与李密相比处于绝对下风,为了防止这一对手进军关中,他给李密写信,“卑辞推奖以骄其志”,客客气气的称李密为兄长,把他捧成天下的大佬。李密信以为真、志得意满,安心与洛阳的隋朝力量进行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后来甚至还挡住了带领隋军精锐西归的宇文化及,充当了李渊的炮灰。

在夺下长安后,李渊坐镇关中,一方面修订制度、稳定局势,一方面派遣子弟、名臣四处征伐。对于归降的各路武将与文人,无论来自隋朝廷还是农民起义军,甚至是刘武周、王世充等敌手麾下的人才,李渊均坦诚相待。这种策略结合强大的武力,唐王朝迅速稳定了人心、平定天下。

李世民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唐军头号的统帅的李世民功不可没。但无论他的天赋多么异禀,作为年仅十八九岁的少年,无论知名度、凝聚力、政治手腕等素质,那时的他,都无法与在政坛沉浮多年、老谋深算的父亲相比。

虽戏称唐朝是“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但实际上,李渊是实打实的唐朝开国君主,李世民则是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成熟起来的“头号功臣”;特别之处在于,唐朝的头号“开国功臣”,是“开国皇帝”的亲儿子。

万事开头难,在当时一众劲敌环伺下建立唐朝,只有李渊能做到;抛开子女加成来看,李渊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无论李建成、李世民,都不能取代他们的父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培养出诸多优秀子女,也侧面体现出李渊的优秀之处,这一点,他比其他大部分开国君主可强了不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关中,李渊,柱国,西魏,起义军,爵位,唐国,唐朝,杨广,贵族,知识科普,李渊,李世民,李密,杨广,李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中,李渊,柱国,西魏,起义军,爵位,唐国,唐朝,杨广,贵族,知识科普,李渊,李世民,李密,杨广,李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中,李渊,柱国,西魏,起义军,爵位,唐国,唐朝,杨广,贵族,知识科普,李渊,李世民,李密,杨广,李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