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大将,他多次拯救赵匡胤于危难之中,可结局却是,当他被人诬陷后赵匡胤对他不闻不问,此人就是北宋开国名将——张琼。
为什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放过那么多将军,唯独对救过他的张琼动了杀心呢?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天下一统的概念便深入华夏民族的骨髓。华夏历史上最后一次大分裂正是五代十国时期。
郭威与养子柴荣推翻后汉北方政权,建立后周。然而郭威才登基称帝没几年便因病去世,将皇位留给了养子柴荣。
显德元年,柴荣登上皇位后,国政上扶持农业、大兴水利,于军事上同样做出了不少改革。后周世宗柴荣,以其文治武功自北而南逐渐掌控了华夏大地,摆在他面前的只剩下还未收复的燕云十六州。
而当时的赵匡胤最先跟随柴荣的养父郭威,自郭威死后,赵匡胤顺其自然成为柴荣的得力干将。早在赵匡胤还身为臣属的时候,他手下也有一名心腹大将,此人正是张琼。
张琼从小就膂力惊人,又极其善于骑射,很受军中长官的喜爱。到了公元956年,赵匡胤第一次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第一战很是凶险。
当时赵匡胤进军十八里滩砦,被敌军战舰包围。敌军抓住时机突进分割赵匡胤的船队,其中有一只敌船敲起战鼓直逼赵匡胤勇不可挡,前军士气颓靡完全遮拦不住,就在这个时候张琼挺身而出,一箭射死敌船头领,瓦解了敌人的攻势。
公元957年,赵匡胤奉命攻打寿春,敌人趁赵匡胤大军渡河的时候万箭齐发。兵法有云“半渡而击之”,赵匡胤无疑陷入了绝境。
岂知身旁的张琼挥舞船桨突然挡在赵匡胤身前,身中数箭一度昏死过去,不久又爬了起来继续战斗,一时间士气大震,敌军望风而逃。
根据《宋史》记载,箭簇深深扎进张琼的骨骼中,张琼讨来酒水满饮一杯,拔箭破骨而出,顷刻间血流如注,众人皆怕,唯独他谈笑自若。
现在看来,张琼此举无异于当年关二爷的刮骨疗毒,又有典韦、许褚护卫曹操的感觉,赵匡胤因此甚是喜爱张琼。
此时的赵匡胤战功赫赫,被柴荣封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并兼任殿前都指挥使。在张琼的帮助下,赵匡胤继续乘胜追击,次年正月攻下楚州,南唐被迫求和。
没想到不久,柴荣英年早逝,留下一对孤儿寡母。赵匡胤临危受命出兵征讨契丹人,回来就发动了陈桥兵变,一时黄袍加身,逼迫幼帝禅让。
登上帝位的赵匡胤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杜绝“黄袍加身”事件第二次发生。可即便如此,已成为宋太祖的赵匡胤从没想过要针对张琼,而是令他掌管禁军,并逐步迁升至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
禁军有多重要不言而喻,那是守卫皇宫以及护卫皇帝的心腹力量,而刺史相当于一省的省长,可见赵匡胤对张琼的重视程度。
宋太祖赵匡胤是这么评价张琼的:“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琼不能统制。”也就是说赵匡胤如狼似虎的禁卫数不胜数,但唯有张琼能管理好禁军团队,不单是他有这个能力,更是他的功劳足够让将士们心服口服。
可就是这么重视张琼的赵匡胤,在张琼被人诬陷的时候,居然破天荒地没有站在张琼一边,这又是为什么呢?
乱世之中能征善战的将军层出不穷,这些人不论出身如何,打起仗来都是以一挡百。
可当乱世逐渐转变为治世的时候,这些将军们却很少有人能够彻底转变自己的身份。从汉初的韩信,到明初的蓝玉,全部葬送在官场之道中。
张琼也不例外,若是论起打仗,他无疑是赵匡胤最信赖的人。可到了局势稳定的时候,张琼一身精力便无处施展。根据《宋史》记载,张琼“性暴无机,多所凌铄”。意思是张琼这个人性格暴虐又不够机敏,每每欺凌侮辱同僚。
也不知是他仗着自己对赵匡胤有救命之恩,还是觉得自己功劳非同小可,总之他对同僚史圭、石汉卿很是轻视,甚至在二人工作期间出言侮辱。两人怀恨在心,准备伺机报复张琼。
就像《宋史》评价的那样,张琼“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擅自骑乘官马,四处结交。偏偏这次僭越的举动让史圭和石汉卿抓住了机会,两人于赵匡胤面前添油加醋地诬告张琼。
说张琼仗着赵匡胤的宠爱和自己的功劳,在府中养了百名死士,并在禁军中作威作福,令许多人敢怒不敢言,其僭越之举多有谋反之意。
赵匡胤听闻此事又惊又气,命人把张琼召来审问。岂料张琼态度极其嚣张,死活“不认账”触怒了赵匡胤。本来张琼就没有反心,又何来谋逆一说?
赵匡胤龙颜大怒,令石汉卿当面对张琼用刑。石汉卿欣喜若狂,拿出铁锤用尽全力击打张琼,直到打到张琼气息虚弱险些命丧大殿。赵匡胤看不下去,命人将张琼拖出去,并下令让御史彻查此案,冰冷冷地表示案情若属实则处死。
赵匡胤得国不正,身为武将的他最怕的就是武将掌权后重现当年他的经历。所以对于石汉卿的诬陷,赵匡胤一开始就预设了张琼已经背叛自己的情况,这对张琼来说一点也不公平。
当张琼醒来后,听闻赵匡胤口中“处死”二字悲痛欲绝,知道此事无法挽回,便来到明德门,将自己的系带留给母亲后,毅然决然地去城西井亭赴死。
张琼“伏法”之后,御史将抄家的情况上报给赵匡胤。这下轮到宋太祖赵匡胤悔不当初了——张琼家无余财,甚至连仆从也只有三人,根本没有史圭、石汉卿说的那般大逆不道。
赵匡胤既羞愧又后悔,召来石汉卿责骂道:“你不是说张琼在府中养了几百人吗?人都去哪了?”石汉卿毫不愧疚地答道:“张琼所养的仆从,各个以一挡百!”
赵匡胤悔恨难当,抚恤并优待张琼的家人,并保留了张琼的爵位,念在张琼之子尚且年幼,便封张琼的兄长为龙捷副指挥使。
赵匡胤对武将忌惮,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这对于皇权来说确实是一种保障。但很可惜,这一制度“防内不防外”,两宋的武将被限制权力的同时,其指挥权限也大打折扣,无疑为两宋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而张琼只是政治的牺牲品,即便是冤假错案,赵匡胤也要把张琼做成一个典型,给其他武将打上一支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