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才子柳永四考不中竟都是自己“作”的?

才子柳永四考不中竟都是自己“作”的?

说起中国古代的才子灿若星河,而他们的命运,尤其是仕途往往都很坎坷,让人不胜唏嘘……

宋朝就有这样一位大才子,他才情名动天下,可偏偏一生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回回名落村山。

好不容易考上恩科走上仕途,却又迟迟无法升迁,一辈子就混了一个芝门绿豆大的小官,以至于常年流连于烟花柳巷、青楼楚馆……

晚年更是穷愁潦倒,死的时候一贫如洗,甚至连治丧的钱都是歌妓出资的。

这位大才子就是宋朝著名词人柳永。不过估计你怎么能想不到,柳永的一生之所以怎么这么坎坷,都说那是柳永自己“作”的,柳永是怎么“作”的呢?

先来说说柳永的出身,其实一出生柳永手上抓的牌还是很不错的,他的父亲柳宜曾为南唐的监察御史,到了北宋也担任了县令、通判等等的职务,所以柳永是妥妥的官宦子弟。

此图与相关人物无关

不光家世好,他本人也是个“小天才”,十岁能文,十三岁能诗,十七岁能词,轻轻松松地就甩很多孩子几十条街。

此图与相关人物无关

照常理来推测,接下来的路不就是参加科考,顺利走向仕途嘛,这科考柳永是参加了,只不过这也是柳永“作”的开始,他光花在赶考路上的时间就有六年,是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还是路不好走吗?

人家是奔着自由行去的,柳永本来的计划是从钱塘到杭州,然后再到东京汴梁参加考试。

可没想到到杭州之后,觉得这个地方也太美了,山水如画,美女如云,瞬间就心旌摇曳,科考、仕途什么的通通放在一边,先玩个尽兴再说。

就这么边走边玩、边玩边走,每一站都好好休整,到京师已是六年后了,有人感叹“人都已经从未成年走到成年了”。

人家进京赶考巴不得跑步前进,柳永这一路上走得很是悠闲,那柳永是真不把科考当回事吗?

倒也不是,他之所以敢这么玩,纯粹就是相当自信,毕竟他的才名远波,“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所以始终保持一种无论怎样都能“魁甲登高第”、状元非我莫属的状态。

说实话,柳永之所以这么自信,也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喜欢他词作的人太多了,里头还有不少有分量的人物,举几个例子。

柳永到了杭州之后,因想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不得门路,于是写了一首《望海潮》,这首词真是把杭州的美都写绝了!

柳永搁下笔之后,马不停蹄地去找了个歌伎,嘱咐歌伎说“你趁便找一机会在孙大人面前高歌此词,一切就妥了”。果然,孙何听到这个曲子,第二天就主动找柳永,不止见面还要宴请他。

还有史官范镇如是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太平盛世,我在翰林院工作了十几年,我都写不出这么一首词来歌咏,但是这样的太平盛世,我在柳永的词里看到了”。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裳更是把柳永的词作杜甫的诗,“像如今这样的太平盛世,有且只有柳永能够充分地表达”。

要是觉得这些人的分量还不够,再给说一个——宋仁宗,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仁宗颇好词,每对酒,必使侍伎歌之再三”,意思是仁宗皇帝特别喜欢柳永的词,喜欢到每次喝酒都得“单曲循环”,这算是“超级歌迷”了。

柳永的才名都已经远播到这个程度了,连皇帝都成为了他的“粉丝”,那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大,那接下来应该是平步青云才对呀?

但接下来柳永还将继续他的“作”,而且还“作”出了新花样。

柳永的才华人尽皆知,尤其是柳永到了京城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词广为传唱,本来就对科考自信满满,那心里边这就觉得更有底了,觉得拿下状元就如“探囊取物”那般。

考完之后一放榜傻眼了……什么榜眼探花,根本就没上榜,这为什么呀?

据说事情是这样的,要单说笔试成绩,柳永应该是榜上有名的,只是到了最后一关,皇帝亲自给他刷下去了,难道宋真宗不喜欢柳永的词?

要说他当时考试的时候的文笔还真是不错,可是皇上一看这写作对象,立马摇头,“这孩子思想绝对不行,不可能做好一个官的”,于是划掉了柳永的名字。

有人疑惑了,柳永这些词都写给谁的呀?怎么就不能当一个好官员了?柳永一生留下了213首词作,其中有160多首,也就是2/3都是写给歌妓的。

临考前他还给自己喜欢的歌伎写了一首,“等恁时日,等著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世”,等我考上回来给你报喜,这暧昧劲儿,鸡皮疙瘩掉一地!

所以,柳永落榜不是因为他才学不够,纯粹是“思想觉悟”的问题,按说这个时候,柳永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跟秦楼楚馆的人划清界限,好好表现一下,争取下次考试中举。

而柳永却又开始“作”的表演,他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首《鹤冲天》,还发在了他自己的“朋友圈”,直接把自己科考的路全给堵上了,那他写了什么呢?

其中关键的两句,“ 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意为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咱们风流才子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人不风流枉少年,管那些个浮名干嘛,不如都换成唱歌喝酒,潇洒走一回。

其实落榜他心里有点怨气,也可以理解,可问题是柳永要真像他自己说的那么潇洒,真不要那些所谓的“浮名”也就罢了,那为何又去参加科考呢,明显是放不下。

据说第二次科考,柳永笔试依然没问题,可是皇上看到报上来的名单,眉头一皱,“这不那个要潇洒走一回的,又来考试干嘛呀”,再次把柳永的名字划掉,然后重重的批了十个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这十个字等于是把柳永的仕途直接给割断了,后来他又挣扎着考了两回科考,名单都没到皇上那儿,到了这一步,柳永本人是什么态度呢?

柳永自认为“输人不能输阵仗”,直接给自己改了一个“个性签名”,叫“奉旨填词柳三变”。有人疑惑了,不是叫柳永嘛,怎么叫柳三变了?

其实柳永的本名就叫柳三变,柳永是后来改的,为什么改呢?这就得说到他的第五次科考了,最后这回他是考上了,怎么考上的呢?

两个原因,一是景佑元年宋仁宗登基特别开了恩科,只要报名参加过科考,年龄超过一定岁数的可以直接录取。

这次恩科就让柳永看到有希望了,可是他又怕新皇上看到他的名字“不爽”,干脆就耍了个心眼,改了个名字,为了当官也是拼了,考了五回总算是遂了心愿,走向仕途,当上了一个睦州团练推官。

要按咱们现在的想法,既然名字都改了,好不容易当个官,那就不要再重蹈覆辙,不要给那些歌伎写词了,写点别的不行吗?

但是柳永又“作”出了新高度,他又写了一首词《定风波·自春来》,内容没什么新奇的,就是表明了一个歌妓想念自己的情郎的闺怨之情。

可是关键是里面有这么一句,“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意为情郎看书,我就拿着针线干活,和他相互依偎,天天腻歪在一块,可不能让光阴虚度。

柳永虽说当上官了,但是因为这首词,眼看自己任职已经八年了,早就过了“磨勘”(升官的年限),柳永就不服气为什么不给自己升官。

于是柳永就找到了上司晏殊,晏殊对柳永的情况很了解,知道他升不上去并不是年限问题,而是“以词忤仁庙”,就是他给歌姬写词令皇上不高兴,可这个原因没法放到台面上来讲,所以只能点醒柳永。

于是张口就问,“贤俊作曲子吗?”,柳永在社会上摸爬滚那么多年,一听明白了,可是心里不服,答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意思是我也写,可我写曲子跟你写曲子不是一样的嘛。

晏殊一听,这是提示的还不够明显呀,于是继续说了,“我虽然是也作曲,可是我没有写过‘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的曲子呀”,柳永一听,在这儿等着我,那行,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走了。

那么,给歌伎写词这事儿到底怎么就刺激到仁宗皇帝了呢?其实刺激到宋仁宗的是柳永的态度:知法犯法,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违反了做官的宗旨。

早在真宗时期,宋朝就有规定“读非圣贤之书及属词浮靡者,皆严谴之”,就是要严厉打击那些不看正经书文章写得浮靡不守正统的人。

所以宋真宗当朝的时候,才没有让柳永有机会当官。到仁宗朝让他当官已经是法外开恩了,竟然还不知收敛,那就是公然挑衅皇权!

所以,柳永表面上是他自己“作”,其实真正原因是生不逢时,他要是生活在晚唐时期,他也可以像杜牧那般,一边“十年一绝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另一边照样逍遥自在地当官,根本不影响仕途。

可是在宋代坚决不行,尤其是作为官员,你形象得正,成天跟歌姬混在一起,一来分散精力,二来给人感觉是用民脂民膏在“买笑”。

其实当时给歌姬写词的文人可不止柳永一个,人家最多一两首而已,而且结尾都会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相见争如不见”,表明自己已经发乎情止乎礼了。

像柳永这么不走寻常路,写那么多、影响力还那么大,还写个什么“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情真意切的,独一份!

所以,就柳永这般的觉悟还打算升官,没给你贬官,甚至把你的官职直接给抹掉就不错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仕途,柳永四,人物,皇帝,参加考试,杭州,科考,仁宗,才子,知识科普,宋仁宗,仕途,柳永,科考,仁宗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仕途,柳永四,人物,皇帝,参加考试,杭州,科考,仁宗,才子,知识科普,宋仁宗,仕途,柳永,科考,仁宗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仕途,柳永四,人物,皇帝,参加考试,杭州,科考,仁宗,才子,知识科普,宋仁宗,仕途,柳永,科考,仁宗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