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太监的整体素质不高,名声好的也不多。然而在北宋时期出了一个著名太监,在皇帝心中,他是可以委以重任的好臣子;对士兵而言,他是值得爱戴和信任的好将军;在百姓心里,他是救他们于水火的大救星和体恤民情的父母官。他的一生都在为保卫祖国、固守边境而战,先后抗击辽国、西夏,负伤49处。此人便是——秦翰。
秦翰,河北真定人,13岁入宫为太监,开宝年间升为高品太监。兴国四年(979年),秦翰随大将崔彦讨伐辽国,在战斗中,他以“善战”闻名天下,之后不断得到宋太宗的赏识被屡屡擢升。在其后的岁月中,秦翰一直在军中效力,立功无数,至道元年(995年),秦翰晋升为灵、环、庆、清远四路都监,负责西北战区的防务。
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无一例外都与辽国交过手,秦翰也不例外。咸平四年(1001年),辽军大举侵犯河朔地区,北宋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秦翰以镇定、高阳关都监的身份参加大战,与杨延昭、李继宣一起堵截羊山一带的辽兵。
按照既定部署,原本是想让杨延昭的轻骑部队为先锋,然后秦翰与李继宣的队伍为第二、第三梯队分别跟进。这种战术是想趁着先锋打乱对方兵阵时,再以压倒性的优势摧毁对方。但由于辽兵攻势凶猛,杨延昭的队伍反为敌所困,沿着羊山一路撤退。
幸亏秦翰的队伍及时赶到,一举遏制了辽兵的进攻,也救了杨延昭一命。而紧接着赶到的李继宣部也迅速参战,与辽军展开一场激战,来势汹汹的辽兵最终不敌宋军,溃逃千里。秦翰与李继宣紧追其后。
在追击过程中,大量被辽国掳掠的边境百姓被救了回来,这次战役最终以宋军大胜而告终,总计杀敌两万余人,缴获战马辎重无数。而秦翰在此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秦翰不仅善于进攻,更善于防守。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对北宋发动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眼看就要打到澶州,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决定亲征澶州。他先派秦翰到澶州、魏府进行战事准备,并给了秦翰自行处理军中一切事务的权力。
秦翰到了澶州以后,依照自己与辽军的作战经验。料定澶州必有一场恶战要打,于是他便日夜不停地率兵疏导护城河,整修环城的防御设施。防御工事刚刚完工的第二天早晨,以速度见长的辽军就兵临城下了。
因为是皇帝亲征,士气大振,在秦翰坚固的防备之下,澶州如铁桶一般,辽军久攻不下便想求和。宋辽两军因此进入了僵持阶段,并陷入了漫长的谈判期。秦翰率兵日夜防守,盔甲不离身长达70多天,直到双方订立了盟约,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秦翰主要驻守在西部边陲。他刚上任时,发现那里基本没什么防御设施,在考察了地形之后,决定开凿一条巨大的壕沟阻挡敌人。这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但秦翰没有给百姓增加任何负担,他担心额外工程会耽误农民耕作,便完全依赖士兵完成了这一项庞大的工程,花了几年的时间,先后用了30多万人。这一防御工事为西部边境的守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在主持首都宫殿的修缮时猝死,享年64岁。大宋上至皇帝,下至士兵无不扼腕痛哭,享有如此声望的将军,在历史上都很少见,况且,秦翰还是一个太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