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海禁,是朱元璋定下来的一条基本国策,直到明穆宗时,才慢慢取消,跟郑和下西洋没有关系。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登基不到一个月,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就上书:“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穆宗很快批准了这一建议,放开了东西二洋的海禁,开始允许民间进行海上贸易往来。
隆庆开关指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朱元璋曾经下令,子孙后代皆不得征伐四海诸夷。在朱元璋看来,这四方诸夷,偏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跟他们打打杀杀属于空耗国力,更是不吉利的。因此他对待这海外小国,是一种十足的瞧不起。
后来,日本倭寇屡次侵扰大明海境,朱元璋就推行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海禁”政策。这项政策一直到明朝中叶以后的隆庆初年,才逐渐被废除。
也就是说,这大明朝的海禁,是自王朝建立时起,就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了。
也就是说,这郑和下不下西洋,跟大明朝的海禁没有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明史郑和传》记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再多说几句,我们看到,大明王朝所谓的“海禁”,禁的是民间的海上往来,禁的是民间海上贸易。而没有禁止官方行动,这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