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来没听说隨唐大运河的起点为西安,任何历史书籍也没有讲过。其次洛阳既不是节点城市,又不是起点城市,历史书中表述的是:隨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全长2700公里。这就说明了,隨唐大运河起点在余杭,也就杭州是起点城市,终点在涿郡,即北京,中心城市是洛阳,西安只是大运河沿黄河向西的延伸。
至于说广通渠(应叫广通渠,不叫广运渠),它只是隨文帝在建设大兴城后为解决运粮问题,从渭河到潼关修了一道渠,它并没有沟通洛阳与西安。洛阳与西安直线距离相距360多公里,沿黄河走水路将近400余公里,而广通渠只有百余公里,洛阳到潼关之间的黄河前有小浪底峡谷,后有三门峡阺柱险滩,中间隔着素有“黄河三峡”之称的八里胡同,谷深峡窄、水流湍急,自古是黄河的鬼门关,根本不适合遭运。
广通渠修好后因渭河水小,根本不能行大船,而且船到三门峡阺柱过不去,隨文帝曾下令凿阺柱,但最后无功而返,因此关东粮食始终运不进去。无奈一遇关中大旱隨文帝只好挟文武大臣到洛阳去就食,这才是隨炀帝决定兴建东都洛阳的根本原因。广通渠到开皇四年改名为永通渠,但因水流量太小只能走小船,并且由渭河涨水的淤积,到唐初时便逐渐报废,所以在历史上没起多大作用,只是便利了潼关之西安沿线的人民,所以又被沿线人民称为“富民渠”。
隨唐大运河其实在隨文帝时就开始开挖了,由于修了广通渠还解决不了大兴城缺粮问题,隨文帝便开皇四年下令疏道连接淮河至长江的邗沟,后来为南下平陈运兵又修了几条运河。隨炀帝杨广登基后开始大规模征调民工修筑,先修通济渠,引谷水、洛水至黄河,从荥阳引黄河水经汴水至淮河。再修永济渠,引沁河水、卫河水到天津,顺永定河到北京。最后修江南运河,引长江水到钱塘江。
隨唐大运河兴盛了将近五百年,但是隨黄河水量减小,到后来从洛阳到荥阳往往需要翻运陆路,因此五代时期汴京(开封)因水运兴起,经济水平超过洛阳,成为五代及北宋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