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发动和主持的改革,影响巨大,他本人也因为领导了这场改革而声明卓著,褒贬不一。
相传,一个炎热的仲夏夜,王安石无意发现儿媳的窗户未关,他匆匆一瞥,却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一幕。原来儿媳因天气炎热,浴罢贪凉,未穿外衣,便侧卧在床。当时月色正明,即便隔着窗纱和碧纱帐里,仍可窥见肌肤雪白,身资曼妙,状若琵琶,教人浮想联翩。
据说王安石的儿子英年早逝,留下媳妇一人,独守空房。王安石担心儿媳妇,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去儿媳妇的居所去暗中探望,希望能暗中照看一二。谁知儿媳妇却会错公公之意,以为公公对自己有想法,再加上年轻守寡,独守闺房,寂寞难耐,于是在墙上题诗,有“风流不落别人家”之句,其句外之意,显而易见。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故事完是赤裸裸的抹黑,因为历史上的王安石对女色毫无兴趣,人品道德更是无懈可击。
在利益面前,人性之恶的典型表现莫过于此。王安石变法改革是利他利众的,编排王安石绯闻,是少数被触及利益者利己的行为,宣泄着猥琐的痞子心理表现。北宋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士大夫诗词唱和的儒雅场面,掩盖着复杂的阶级矛盾,武备松弛而安于灯红酒绿。王安石一人独醒难以说服众人皆醉的景象,确实非常悲哀。王安石行变法十七年,宣仁太后司马光“元佑党人”,尽废“新法”,包括苏轼赞成的“免役法”。
两位“拗相公”哪位更代表国家利益?在当时和之后就有选边站队。不能不说司马光不分青红皂白,胡子眉毛一把抓,最起码有情绪化的宣泄。王安石与儿媳有染,没有属实之实,因他太疼爱自己的儿子,主持变法。后儿子病逝,他就辞官还乡,如此疼爱儿子之人,做不出如此荒唐之事。王安石一生只娶吴氏一人,不曾三妻四妾,如此不好色之人,怎么会与儿媳有染呢?王安石变法,得罪了士大夫集团,而士大夫集团掌握话语权,史书由他们书写,自然把王安石写臭了。
至于流传甚广的王安石与儿媳之间的绯闻,大家姑且一看,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