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61岁时将皇位让与李世民。
其后,他作了9年的太上皇。
从史书记载看,李渊的这9年,感受应当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李世民对他并不太好,李渊受过不少委屈;另一方面,他又亲眼见证自己开创的帝国,被李世民带入盛世。
志在“逍遥晚岁”
李渊禅位不久,对裴寂说:“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依善乎”。
逍遥岁月,正是李渊想作的。
虽然其光芒为儿子李世民所掩盖,但作为创业之主,李渊的才能、雄心都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无论是否出于本心,地位既然已经禅让出去,就要自觉退出礼仪之外的所有政治生活。
李渊作太上皇的9年,没有参与任何政治事务,是真的想要“逍遥晚岁”。
然而,逍遥晚岁,气是没少受气。
亲儿子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贞观三年,相约逍遥晚年的裴寂被唐太宗免官。
唐太宗对裴寂说:你“勋不称位”,却恩泽居第一。“武德之政,间或弛紊,职公为之”。
李渊尚在人世,其子就对他的帝王生涯做出评价:“武德之政,间或弛紊”。
事实上,在唐太宗与群臣的对话中,对武德之政的消极评价,屡见不鲜,而且,大多发生在李渊在世时。
不知道李渊听到这些,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活不佳
李渊退位之初,还是居住在太极宫,李世民则仍在东宫处理朝政。
贞观四年,李渊被迫让出太极宫,搬去了大安宫。
史书没有直接记载李渊在大安宫过得好不好。
但是,贞观六年,马周的一封奏疏,则表明了李渊过得真不好。
马周提到,大安宫在宫城右,“墙宇门阙,方紫极为卑小”,而且在宫外,这让朝见的藩夷,四方来人看起来都不好。
而且,唐太宗热天会去九成宫避暑,太上皇却留在热处,“臣所未安”。
马周旋即以“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直接替李渊鸣不平,表示李世民在孝上有所亏欠。
李世民有容人之量,纳谏之度,“帝称善”,并逐步开始有意识缓解父子关系。
为胜利欢呼
作为个人,李渊在李世民这里受了不少委屈。
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创者,李渊又见证了自己开创的帝国被李世民带入盛世。
贞观四年,也就是李渊迁出太极宫的这一年,帝国发生了一件大喜事。
李靖率军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送到长安。
当年李渊起兵时,曾向突厥称臣,如今,大唐取得了对东突厥的决定性胜利。
国耻得雪,李渊兴奋的谈琵琶,李世民挑起舞来!
“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被逼退位,被冷嘲热讽,就不去说他了,能把帝国带好,李世民就是最好的接班人!
温情时刻
李渊与李世民关系紧张,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权力斗争中伤了感情。
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要说关系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二是权力上仍然存在的微妙关系。
李渊毕竟是创业之主,帝国的开创者,作了9年的皇帝,影响力是不必说的。
虽说李渊很注意影响,但毕竟影响力摆在那里,不可能不让人紧张。
到贞观6年时,父子关系缓解了。
一方面,时间的流逝,使过去的恩怨渐渐淡去。
另一方面,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已成为天可汗,而李渊朝的老臣多已凋零,双方已经不存在丝毫的微妙权力关系了。
贞观6年十月,李世民出巡归来,李世民和皇后给李渊带去了很多礼物,又大摆家宴,李世民甚至要求亲自为李渊的车驾拉车(酒驾),李渊认为不合适,换太子来作。
贞观8年三月,李渊宴请西突厥使者,感慨“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李世民听后,哭这给太上皇敬酒,表示这些功劳都是李渊的。
儿媳妇长孙皇后亲自给李渊疏头,感叹“发白都尽”,夫妻二人痛哭流涕。
除此之外,李世民想起父亲避暑问题,下令修建大明宫。
当然,不光是李渊,就是李世民也未见到大明宫竣工,直到高宗朝大明宫才竣工。
巅峰时刻
贞观8年,李渊迎来了又一次巅峰时刻。
李渊再次参加了阅兵,并举行了一场宴会。
席间,李渊下令突厥可汗跳舞,又下令南越酋长诵诗,场面极为盛大。
李渊自豪地感慨: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之也。
李世民立刻接过话:我从小接受太上皇的教育,这功劳是太上皇的!
此刻,父子二人,共享帝国的殊荣。
一年后,李渊驾崩。
李渊的太上皇生涯,感受应当是极为复杂的。
作为个人,他曾受到了亲儿子的防范、暗讽,甚至不友好对待。
李世民对待李渊的态度,一度被忠臣所激烈反对,可见李渊所受的待遇。
不过,随着李世民丰功伟业的创立,其地位足够稳固,父子之间不再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父子关系逐渐缓解。
而作为帝国的开创者,看见自己开创的帝国在儿子的带领下逐渐走向盛世,李渊又难以掩盖其兴奋、自豪之情。
作李世民的父亲,是不幸的。在雄心勃勃的儿子面前,他只能选择被迫让位,并时不时成为儿子口中的反面教材。
作李世民的父亲,又是幸运的。在雄才伟略的儿子领导下,他亲眼见证了唐帝国走向盛世。
复杂的经历,复杂的情感,复杂的情感。李渊,正是这样一位复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