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中国书法史》:东晋的书法世家

《中国书法史》:东晋的书法世家

《中国书法史》:东晋的书法世家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要集中精力关注东晋了。

为什么说要集中精力呢,因为东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需要我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才好。

先说说东晋世系。

公元4世纪初,晋怀帝永嘉初年,琅邪王司马睿(276-322)“用王导计”出镇江东,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次年,晋愍帝在平阳遇害,西晋结束,司马睿即皇帝位,称晋元帝,此后,司马氏政权在江南延续了一百余年,因为相对西晋来说,在地理位置上在东方,后世把这一百多年的晋代王朝,称为“东晋”。

(东晋世系)

东晋偏安江左,政治、经济、学术的建设乏善可陈,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处于政教边缘的书法艺术,在东晋有了超越前朝的发展,众所周知的事实是 “二王”完成了一场新体书法的革命,将汉魏之际兴盛的楷书、行书、草书体式推进到新妍的境界,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笔。

东晋是“门阀政治”的时代,皇室与高门士族“共天下”,领导书法潮流的人物都是高门士族,后世所载的名流书家无不出自士族。唐代书法理论家窦臮(读 jì,同“暨”)的《述书赋》中称:“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来称述东晋书门之盛,而实际上,东晋书门,何止四大家族。

(《述书赋》中的东晋书家)

让我们着重讲这四大书门:

一、琅邪王氏

琅邪王氏成为名门望族始于魏晋之际的王祥、王览兄弟一代。琅邪王氏成为书门,始于王导(276-339)、王廙(276-322)一代,两人都是王览的孙辈,王廙出王正一支,王导出王裁一支。

前文我们说过,王导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是携锺繇《宣示表》过江者,王廙是王羲之的叔父,是携索靖《七月廿六日帖》过江者。这两位是中原书风向南传播的重要人物。

王廙是东晋初年最著名的艺术家,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记载:

琅邪五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即楷书),传锺法。

(王廙画像)

看一下他的《祥除帖》:

(王廙《祥除帖》)

这显然是锺繇的楷法。他的草书《七月帖》有章草的遗意,却与卫瓘的“草稿”接近,笔势已经有了纵引的态势,也正是这个原因,张怀瓘《书断·中》称他的草隶“祖述张、卫遗法”。

王廙的艺术史地位,王僧虔《论书》中有一段明确的记载:

王平南廙是右军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足见王廙是东晋前期书画界的领袖人物,地位最高。

王导是王廙从兄,善草稿、行书,所谓“王导行草,见贵当世”,“师锺、卫,甚有楷法”。王导是东晋丞相,但书名却不及王廙。

王廙、王导以后,王氏子孙几乎无不善书,跃为东晋南朝书法盛族。王氏后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发展了锺派的新体书法,并且建立了“王书”系统。这二位是东晋书法的重点,后面会专门讲。

(王羲之像)

“二王”是王正一支的后人,王裁一支,最著名的是王洽。王洽与王羲之同辈,他盛赞羲之“俱变古形”,而羲之称王洽的书法不亚于自己。

其次是王献之同辈的王珉,他接任王献之中书令之职,故人称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

二、颖川庾氏

颖川庾氏门望起于魏晋,是东晋前期继琅邪王氏之后显赫一时的士族。庾氏成为江南侨姓第一流高门是因为庾琛缔姻皇室,他的女儿 庾文君嫁给了晋明帝,史称明穆皇后,因为这个原因,其兄弟庾亮、庾翼以国戚先后执政。到成帝朝,庾太后临朝称制,“政事一决于亮”,此时庾氏官场上的势力甚至超过了王氏。庾氏门族最盛之时期在东晋前期的明帝、成帝、康帝三朝,凡二十余年。

庾门书法的代表人物就是庾亮、庾翼兄弟。

庾亮擅长草书、行书,唐朝时还能见到他的书变,是“草书五纸,行帖共八行,具姓名。草书又一纸,十一行”,但庾亮的书法声望不及庾翼。

庾翼(305-345),庾亮之弟,擅长楷书、行书,能草书。唐朝时还有“草书四纸共二十六行,具姓名正书一帖三行”传世。

(庾翼画像)

现在只能见到行书《故吏帖》的刻本,是他二十六七岁时的手笔。如图:

(庾翼《故吏帖》)

南朝的羊欣、王僧虔都称庾翼的书法“少时与右军齐名”,但一般认为,庾翼的书法在早期的书法位望是胜过王羲之的。《述书赋》中称:

“积薪之美,更览稚恭(庾翼的字);名齐逸少,墨妙所宗。善草则鹰搏隼击,工正则剑鍔刀锋。愧时誉之未尽,觉知音而罕逢。”

这段话基本上总结了庾翼的书法和他的人生际遇。

三、高平郗氏

郗氏原为地方豪族,跻身士族而且成为名门,是在郗鉴一代。明帝时,郗鉴与王导两个家族开始出现密切的关系,相互援引。而两族交好团结的显著标志是通婚,郗鉴由择族而择婿,选中了王导的从子王羲之,此后王献之又取郗昙(郗鉴子)女为妻。

郗氏成为书法门户,始于郗鉴(字道徽)一代。《述书赋·上》称:“道徽之丰茂宏丽,下笔而刚决不滞,挥翰而厚实深沉,等渔父之乘流鼓枻。”《书断·中》称:“草书卓绝,古而且劲。”郗鉴书法之所长为草书而章草,那时新体的“今草”尚未问世,估计是卫氏的“草稿”一类。

郗氏著名的书家是郗愔(字方回,313-384),羊欣称他“善章草,亦能隶。”

(郗愔画像)

唐朝书论家所见郗愔书迹,有章草也有今草,《述书赋·上》称“回则章健草逸,发体廉棱。若冰释泉涌,云奔龙腾。”他与姐夫王羲之一样,也是先能章草,后善今草,但是历史书论大多推重郗愔的章草书,《书断·中》“郗道”条云:“尤长于章草,纤能得中,意态无穷,筋骨亦胜。”

综合各种书论,郗愔的书法位望,当与庾翼相当。

四、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先世无闻,《晋书》所记谢鲲、谢褒,叙及先世只能上溯两代。至淝水之战后,谢氏在东晋后期的孝武帝朝成为高门显族,此是谢氏发展的顶峰阶段。

陈郡谢氏自谢鲲一子侄一辈形成家族势力,此后渐成望族。

唐代书论家窦臮追述陈郡谢氏书家提及四人,除上图所列三人外还有谢安之弟谢万。

南朝的书论家提到的东晋谢氏书家惟有谢安,或称他“善隶、行”,或誉其“草、正”书法与郗愔齐名。

(谢安像)

唐人所谓“谢公纵任自在,有螭盘虎踞之势”,显然是形容他的行、草书的风格,从其《八月五日帖》可见一斑。

(谢安《八月五日帖》拓本)

我们知道,谢安还是政治家,东晋中后期的公元4世纪七八十年代,谢安主持朝政,提携王献之,当时王献之书法继右军之后名高江南,但是,谢安在书法上“不重子敬”,“得子敬书,有时裂为校纸”;子敬“每作好书”寄谢安,以为必被赏识,谢安辄“题后答之”……

你看谢安厉害吧,他觉得王献之书法一般般,他拿王献之的书法撕开了当草纸用,王献之写信寄给谢安,相着谢安一定会收藏起来,但谢安常常在原信上批复后寄还王献之,这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的书法水平,但实际上,他是王羲之的挚友,地位又在王献之之上,他轻视王献之的书法是有情可原的。

以上四门之外,刘涛先生提到的东晋书法世家还有:太原王氏、江夏李氏、吴郡张氏、以及其他书门与书家等,这里不再辍述。

(【跟着布丁读书法史】之5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书法史,王廙,庾翼,王羲之,东晋,世家,王氏,琅邪,草书,士族,东晋,书法,谢安,王献之,王导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书法史,王廙,庾翼,王羲之,东晋,世家,王氏,琅邪,草书,士族,东晋,书法,谢安,王献之,王导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书法史,王廙,庾翼,王羲之,东晋,世家,王氏,琅邪,草书,士族,东晋,书法,谢安,王献之,王导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