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除了“天子守国门”?还有这一个原因!
作者/臆说历史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历史上第三位皇帝,他的文治武功丝毫不亚于唐宗宋祖,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发动靖难军事政变从亲侄子朱允炆手里夺得了皇位。那么朱棣为何要费尽千辛万苦迁都城,后人为什么称赞不已。
公元一三八零年,年仅20岁的朱棣被分封到燕京(今北京市),称燕王。同年,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傅友德等人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开始进攻辽东,进一步增长了明朝的版图。到了公元一四零二年,燕王朱棣通过发动了靖难之变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了皇位。
朱棣登基后,都城仍旧设置在南京。从表面上明与北元的威胁已经解除,但北方地区依然处于非常复杂动荡的形式中,元朝统治者依旧妄图进犯中原。再加上朱棣的皇位不是通过正经手段得来的,而是发动军事政变从侄子手中夺来的,而南京是朱允炆的大本营,表面上没有人反对朱棣,其实背地里有很多大臣和百姓都反对朱棣。与南京相比,燕京不仅是军事要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燕京还是朱棣自己的大本营,那里的人民百姓都热爱朱棣,真心拥戴朱棣,在燕京更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所以出于北方地区尚且不稳定,燕京比南京更有利于自己统治,所以朱棣决定把都城从南京迁至燕京。
公元一四二一年,明成祖朱棣把首都迁至燕京,并改名为北京。迁都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牵涉到多方面。所以在朱棣登基后没多久,就已经开始在北京建立自己的陵墓-长陵,表明自己平定北方的决心和想要迁都北京的欲望。在称帝14年时,便开始招募各种能工巧匠开始修建紫禁城。公元一四二一年前,紫禁城修筑完毕,于是朱棣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迁都工程,在一四二一年的时候正式迁都完毕。至于为什么被后世称之为“天子守国门”,想必此时你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也更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封建统治。
公元一四四九年,明英宗为了显示大明国力,御驾亲征,带领数万士兵向北进攻蒙古,希望恢复太祖时期的军事力量。但因为受小人进言,加之后勤保障不足,军队行军速度太快,无法即使得到军粮补给。在土木堡遭到蒙古士兵伏击,全军覆没,自己也被蒙古士兵俘虏,然后蒙古迅速南下,兵临北京城。但是即便的遇到了这种情况,明朝的统治者们也没有考虑把都城南迁,用来躲避强悍的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哪怕到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刻,李自成起义,剑锋直指北京城崇祯皇帝也没有想着,要把都城南迁。而是选择了在煤山上吊自杀,继续守卫这大明的江山社稷,被后世人称为“君王死社稷”。创作不易,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并留下您的宝贵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