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便是唐高宗和武后的小女儿,是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是唐隆政变的参与者,是唐玄宗的姑姑。太平是道号,相传公主真名为李令月。
太平公主出生后倍受宠爱,唐高宗和武则天却让女儿出家,原来是为了给已经逝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祈福,太平为其道号,这一沿用千古的名字自此产生。
但此时的太平公主并没有实际出家,还在宫中生活。之后恰逢吐蕃来朝求婚,舍不得爱女远嫁的唐高宗和武后将计就计,特修建了太平观让公主居住,巧妙地避开了吐蕃的请求。
太平公主虽然从小娇惯长大,却极有才华和主见。一日,太公主着紫袍玉带在高宗和武后面前飘然起舞。
这身装扮本是武官配置,乐得高宗和武后不由问道:“女身装扮又做不了武官,为何如此打扮呢?”太平公主从容答到:“那女儿可以把它给附马呀。”
深诺爱女心思的高宗知道,太平公主是在暗示婚事,于是让公主自己挑选驸马,可谓宠爱至极。
太平公主虽为公主,在婚姻上却不是顺心顺意的。太平公主自己挑选的驸马便是唐太宗宠爱的女儿城阳公主的儿子、唐高宗的外甥、自己的表兄弟薛绍。
虽然尊贵如薛绍,但是心疼女儿的武后还是觉得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略低,想逼薛家休妻,幸好有人以兰陵萧氏并非寒门为由,使她打消了念头。
这么一来,却让薛家对公主隐约有了芥蒂。虽有插曲,婚礼还是如期而至,两人身份尊贵,婚礼自然极尽奢华,灯火通明,万家欢庆,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婚后育有二子二女。
但这平静的婚姻却被一场谋反彻底打破了,薛绍的哥哥薛顎参与李冲谋反,牵连到无辜的薛绍。
武则天不仅没有赦免薛绍,还将其饿死在狱中,刚刚产子的太平公主与母亲的嫌隙由此产生。
武则天为了弥补女儿的创伤,特下令加其封户到一万二千户,突破了公主封户的最高界限。
身为母亲的武则天自然明白食封只是一时的安慰,一桩好的婚姻才能让女儿从对薛绍的回忆中走出。
但是武则天却错将政治上的独断用在了太平公主的婚姻大事上,起先武则天打算撮合公主与武承嗣,也可变相增强武氏力量,可谓一箭双雕。
但见二人均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只好作罢。之后,独断的武则天耐心减少,为了让太平公主嫁给伯父武士让的孙子、自己的堂侄武攸暨,而直接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这段婚姻从悲剧性的开始就注定不会幸福。第二次结婚的太平公主,对于母亲选择的驸马不甚满意,加上薛绍被杀的阴影,让从小性子刚烈的太平公主对朝政的野心渐长。
太平公主“喜权势”这一点,武则天心知肚明,却不愿被外界所知。
武周末年,武氏和李氏矛盾尖锐。年老的武则天决定还政于李氏,于是召回儿子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并放权给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企图缓解两家矛盾。
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存在,却让两家关系更加激化。“二张”兄弟恃宠而骄,竟诬告太平公主的情人高戬,激起太平公主铲掉“二张”的决心。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发动政变,斩杀“二张”,还政于唐中宗李显。太平公主参与政变有功,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没了母亲的限制,太平公主参政更加正大光明。不仅唐中宗李显特别尊重妹妹太平公主,乱权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对其也是畏惧三分。
但畏惧并非尊敬,安乐公主主借太子李重俊谋反,意欲陷害太平公主。 御史中丞萧至忠!劝谏中宗说,天下之内,陛下只剩这一个妹妹怎么能不保护她。
唐中宗念及宫中数次政变,于心不忍。太平公主虽幸免于难,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间隙更加不可愈合。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驾崩,原因不明。
宫中权力斗争愈演愈烈,为推翻韦氏集团,太平公主联合相王第三子李隆基于七月发动唐隆政变,杀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相王继位,是为唐睿宗。
太平公主有功,再次突破了自己创下的公主最高食封,晋封万户。
唐睿宗同唐中宗一样,对妹妹的依赖有过之而无不及,朝政大事,多要与太平公主商量,甚至在公主没来上朝时,派人去家中询问意见。
凡是太平公主想做之事,唐睿宗更是屡屡附和,朝中大臣渐渐看清形势,多投入太平公主势力之下,公主权倾一时。
为保住权势,太平公主想要改立位懦弱的太子, 不仅借口李隆基不是嫡出动摇唐睿宗的决定,还暗示朝臣废太子,更在太子身边安置耳目监视其举动,此举招来太子李隆基的严重不满与嫉恨。
延和元年(712年),太平公主指示懂得天文历法的人暗示唐睿宗应尽快传位给有德行的人,没想到唐容宗果断传位给了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太平公主计谋没得逞,还树立了强敌,却没能削减她对权力的欲望。
唐玄宗虽然登基为帝,朝中权重却多是出自太平公主集团,身边宫女也曾联合太平公主下毒作乱,形势危急。
崔日用劝谏玄宗说:“太平公主虽为皇亲,但是陛下贵为天子,大孝之人不会把宗庙朝廷丧失他手啊。”此语坚定了唐玄宗除掉太平公主的决心。
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叛乱,唐玄宗率先定计剿灭太平公主集团。事发三日后,又下诏赐死太平公主于府邸,仅儿子薛崇简一人免于死刑,并赐姓为李,官任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