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的“两厂一卫”分别是什么时间设立,设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明朝的“两厂一卫”分别是什么时间设立,设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明朝的特务政治一向为人所诟病,但是其神秘莫测还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们就按照三个机构设立的时间顺序来解读

最先出现的特务机构是锦衣卫。锦衣卫是怎么出现的呢?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恐怕是觉得朱元璋疑心病太重,为了防备文武百官欺瞒自己或者害怕功臣谋反才创建的机构,实际上并非如此。锦衣卫并非凭空冒出来的。它的前身是仪鸾司,而仪鸾司的前身则是拱卫司,按照《明史》的说法是: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

《明太祖实录》也说:

洪武十五年“改仪鸾司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銮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

万历年间明朝官方修的《大明会典》也称“锦衣卫,本仪鸾司。”

可见在明清两代人来看锦衣卫是仪鸾司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么仪鸾司又是干嘛的呢?从名字想必大家也能猜出来,就是皇帝出行的时候,给皇帝摆排场的,而仪鸾司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仪仗队,隶属于亲军都督府,而亲军都督府又属于是朱元璋的禁卫,那么锦衣卫的职能应该与仪鸾司相差不大。《明史》又云:“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朱元璋的禁卫机构从拱卫司到亲军都尉府,再到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仅留下锦衣卫呢?

拱卫司,仪鸾司早在朱元璋称帝之前便以设立,按照《明太祖实录》记载:吴元年十二月“仪鸾司官位于殿中门之左右,护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俱东西相向。”,“甲辰年十二月乙卯,置拱卫司,以统领校尉。属大都督府,秩正七品。”

之后不过是调整了他们的隶属关系,以及在朱元璋称帝后地位的不断提升,身为禁卫机构的拱卫司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他们的任务基本是负责仪仗而非护卫,而早期承担实际禁卫任务的则是都镇抚司,按《明太祖实录》:“国初,尝设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后隶大都督府,秩从四品,统率各门千户所。寻改宿卫镇抚司。至是,升为卫,专领军马守御各城门及巡警皇城与城垣造作之事。”

但是,都镇抚司的低品秩注定了他们职能必将逐渐萎缩,因此都镇抚司不久就被调整为大都督府下属的南京各守御千户所的从属机构,此后长时间段里,朱元璋的禁卫机构都由亲军都尉府,这一隶属于大都督府的机构负责。但是亲军都尉府的品秩提的太快,却没有完善相应的人员,虽然将仪仗队交给了专门的下属机构仪鸾司,但自身人员不足,外加王府仪卫司和皇帝的仪鸾司品秩基本没有差距,缺乏权威。仪鸾司司仗不过正六品,而王府仪卫司典仗也有从五品,这样一个弊病丛生的机构势必需要改革才能迎来新生。

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终于对禁军机构进行大改,包括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降为正三品,而卫指挥使司降为从三品。再到洪武十五年的“罢府及司,置锦衣卫。”真正的把禁卫军从大都督府手里抢过来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按《明史》所载:“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而锦衣卫一开始的职能则就是拱卫司和仪鸾司的职能叠加,也就是护卫皇宫和仪仗队的作用,所以《明史》才会说“太祖之设锦衣也,专司卤薄。”但是锦衣卫创设时正值胡惟庸案期间,牵连不少官员和开国功臣,朱元璋又好重典治吏,于是让锦衣卫参与逮捕审讯,就成为了锦衣卫参与刑狱的开端,逐渐的就变成了一个特务机构,至于南北镇抚司,则是一早就出现的护卫皇城的机构,之后逐渐演变和亲军都尉府合并成为了亲军都尉府的下属机构,而亲军都尉府被裁撤成为锦衣卫后,南北镇抚司也就成了锦衣卫的下属机构。

第二就是所谓的“东厂”。

东厂的诞生就没有锦衣卫这么多弯弯绕绕了,关于东厂诞生的有许多说法,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东厂创设于永乐年间,至于到底是哪一年,说法各有不同。由于东厂不属于一般机构,负责的也是缉私侦隐之类的隐晦事件,针对的对象也有朝廷文武百官,所以明代官方史书以及明人都讳言东厂,东厂所行隐私之事《明实录》基本无载,明面上的铲除异己倒是记载了不少。针对东厂的设立,《明史.成祖本纪》只提了一句“十八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刺事。”

《明通鉴》记载更为详细“永乐十八年八月...置东厂于北京。初,上命中官刺事,皇太子监国,稍稍禁之。至是以北京初建,尤锐意防奸,广布锦衣官校,专司缉访。复虑外官瞻徇,乃设东厂于东安门北,以内监掌之。自是中官益专横,不可复制。”当然了,也有认为东厂设立于永乐初年的,比如《明史纪事本末》,以及认为设置于永乐七年的,比如《罪惟录》,《明书》,永乐七年和永乐十八年并存的,比如《国榷》,而主流的《明史》和《明通鉴》

以及王世贞的《中官考》都认为是永乐十八年设东厂。

除了东厂的创设时间存疑,东厂的权力大小变化也存在疑点,东厂缉私防奸似乎与锦衣卫职能重叠,且两者都是受皇帝直接指挥,为什么朱棣会选择多此一举设置东厂而非继续使用锦衣卫呢?《明通鉴》的说法是“复虑外官瞻徇”,意思是朱棣害怕外官徇私枉法,所以用“内官”来监察外官,虽然感觉有点匪夷所思,不过细想之下也能了解朱棣想法,他是篡来的帝位,即位后营建北京城,强行把首都迁到自己的潜邸,自然关心大臣百官的看法。锦衣卫属于外官非他自己的嫡系,不是他一手打造的队伍,心存疑虑实属正常,所以重用内官刺探消息,即使身在皇宫大内,也可以随时得知宫外外的消息,比起锦衣卫也更加方便。

而西厂则是成化年间的新产物

成化年间太监汪直与提督东厂太监尚铭两人争宠竞功。事情的发端是成化十二年,妖道李子龙以一手“仙术”结交太监韦舍,潜入皇宫大内,虽然最终被发现处死二人,但是这件事东厂不得不为自己的失察背锅。而汪直当时正深受明宪宗朱见深信任,同时皇帝这件事对东厂的能力产生质疑,迫切想知道皇宫外的情况。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成化十三年,答应汪直成立西厂。

按照《明史》所载:“成化十二年,黑眚见宫中,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伏诛。帝心恶之,锐欲知外事。直为人便黠,帝因令易服,将校尉一二人密出伺察,人莫知也,独都御史王越与结欢。明年设西厂,以直领之,列官校刺事。”

汪直带领西厂走上了一条与东厂对抗的道路,汪直本人非常具有办事能力,在微服私访刺探外情中有不俗的表现,让宪宗大加赞赏。但是汪直做事向来不管别人喜好,只看皇帝脸色,因此得罪了不少朝廷百官,不仅逮捕前朝内阁大臣杨荣曾孙施加酷刑,而且折辱兵部尚书项忠,让百官对其越加愤恨,设立不过半年,成化十三年五月,由内阁首辅商辂带头,万安,刘珝一起弹劾汪直十大罪状。六部尚书在外声援,终于迫使宪宗收回成命,废除西厂。

虽然如此,宪宗仍然在废除西厂后让汪直秘密外出侦查秘辛。而且对汪直眷宠不绝,不过一个月西厂复设,当初带头的内阁大臣以及六部尚书都御史,如商辂,项忠,李宾皆遭罢免,汪直一时权倾天下。不久之后汪直更是与王越,陈钺出兵外虏,斩获大功。在立下大功之后汪直却渐渐失宠,这是为何呢?

《明史》称是宪宗醒悟,对汪直交结在外武臣有所防范,再加上尚铭和百官一起推波助澜,终于在成化十八年下旨裁撤东厂。对于这个论点,我觉得不太可能。其实私以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皇帝不再宠信你了,疏远了你,也不想再费尽心机去搞那些侦讯来了解宫外之事,所以自然就远离了汪直,罢免了西厂。汪直也没有被弹劾的那些大罪而被杀,不过是在南京为官孤独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以宪宗性情,若真是对某个人产生怀疑,不会这么简单的就让他逃过一劫,所以各种对于宪宗疑惧汪直的史实,我觉得是有待考证的。

而正德年间,由于刘瑾,谷大用等八虎争宠,西厂再次被鼓捣出来了,同样的职能,最后也伴随着谷大用的去世被历史尘封。

引用资料:《明史》张廷玉主编

《明太祖实录》

《明通鉴》夏燮著

《国榷》谈迁著

《大明会典》李东阳主编

《明代特务政治》丁易著

参考论文

《明前期的“东厂”沿革》胡丹

《明朝权阉汪直用事与西厂立废》陈刚俊

《锦衣卫形成过程述论》张金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时间,明朝,朱元璋,永乐,机构,明史,基本,都尉,锦衣卫,消息资讯,西厂,汪直,锦衣卫,东厂,仪鸾司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时间,明朝,朱元璋,永乐,机构,明史,基本,都尉,锦衣卫,消息资讯,西厂,汪直,锦衣卫,东厂,仪鸾司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时间,明朝,朱元璋,永乐,机构,明史,基本,都尉,锦衣卫,消息资讯,西厂,汪直,锦衣卫,东厂,仪鸾司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