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河南4000年前遗址出土一条“真龙”,专家激动欢呼:夏朝真的存在

河南4000年前遗址出土一条“真龙”,专家激动欢呼:夏朝真的存在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惊艳了世界,并点燃了人们寻找商朝遗址的希望,不久后在1928年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其结果震撼人心,它印证了史书记载,证实了商朝的存在。那么考古学家的下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寻找中华第一王朝夏,国家开展“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的即在于此。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过,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国外学者诟病中国历史的地方,因为他们认为没有系统文字的出土,就不能承认夏朝的存在。然而随着一条远古“真龙”的出土,我们便可以胸有成竹地掌握话语权:夏朝真的存在。

千百年来,中国学界对夏文化探索的旅程从未停止。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领团队在河南境内寻找夏墟时,成功发现了疑似遗址——二里头。为什么是疑似呢?因为二里头遗址的时间范围非常之广,上至距今已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下至东周、乃至汉朝均有涉猎,所以很难确认在这期间,夏代是否在此建立过文化遗存。为了方便研究,专家将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其中利用碳-14测算法测得第二期遗存距今约3800年—3500年,正相当于古代文献里的夏、商时期。

二期遗址出土了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器等在内的大量文物,还发现了早期夯土基址,总面积超过2100平方米。经过专家勘察,这些地基遗址就是传说中的宫殿和城墙!也就是说,曾经傲立于此处的文明已经具备了城邦和权力的需求,按照西方学术界的标准,这已经算是朝代了。根据出土文物以及年代测算,考古家将二期遗存初步定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而夯土基础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大型宫室建筑遗址。然而二期遗存中发现的最令人惊叹的应当是这一条绿色巨龙。

这是一条用绿松石精心组合的龙,龙身由20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搭配而成,每片仅有0.2厘米-0.9厘米之间,厚度仅为0.1厘米,片与片间遗存着某种有机物,专家推测古人应是利用它来粘接绿松石片。首先暂且不谈龙的深刻含义,单就这些精美的绿松石片来说,就足以惊艳世界!想象一下在莽荒时代,古人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又是从哪里获取的矿石资源呢?由于其所使用的材料之稀、用料之广,所以这条龙可以被称为中国第一龙,2004年它也成功被选入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那么这条龙为何能意味着夏朝的存在,它的文化意义又是什么呢?

国外学者之所以一直卡着夏朝文明不放,就是因为没有出土过相应的文字,文字即是文化,也就是说,二里头遗址只有城邦没有文化,所以才不被认可。但是“龙”的出现就不一样了,因为在中国文化里龙一直是王权的象征,虽然我们不清楚夏朝人为何崇拜龙,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有所象征,一定在夏朝国土文化中有所对应,所以有了龙就相当于有了文化,这与文字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二里头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中华第一王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地,目前对它的考古发掘尚在继续,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能有更加直观的证据佐证夏朝,能有更惊艳的文物重见天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遗存,中华,寻找,遗址,中国,二里头,仰韶文化,文字,考古,消息资讯,徐旭生,文化,遗址,二里头,绿松石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遗存,中华,寻找,遗址,中国,二里头,仰韶文化,文字,考古,消息资讯,徐旭生,文化,遗址,二里头,绿松石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遗存,中华,寻找,遗址,中国,二里头,仰韶文化,文字,考古,消息资讯,徐旭生,文化,遗址,二里头,绿松石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