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战略战术的正确。
战略上,李渊采取先集中力量夺取长安,巩固关中。然后交好关东群雄,甚至不惜在书信中称瓦岗军李密为兄。然后坐视关东群雄争霸,自己只是埋头清扫关西,积蓄实力。
战术上他家出了个李世民,总能打胜仗,所以就算三万人开局,只要每战皆胜,兵力自然越打越多,最后就成了三十万,甚至百万众。
实际上,如果真有正规战兵三万,在真实古代战争中已经是一支了不得的力量。
先讲兵力,那么李渊起兵时究竟有多少兵马呢?
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拥有太原兵马调度权力,但并不能真正完全掌握太原地区所有隋军正规军兵马的!
因为隋军驻太原地区兵力,分散掌握在副留守,及各郡县府兵鹰扬府校尉间。而李渊起兵前,他自己能直接掌握调动,直属于留守府军队,兵力不过一二千。
李渊起兵的契机:
首先始于太原治下的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反叛,这给了李渊借讨伐叛乱为名,公开招兵买马的机会。才得于大规模招慕新兵,勉强凑齐万人。
然后又借机斩杀了太原副留守王威与太原鹰扬郎将高君雅,夺了他俩麾下的兵马,这时候的总兵力也最多二万。
等到竖起实“名为清君侧实质反隋”的大旗,自称大将军之后,周边豪杰盗匪等民间武装纷纷慕名来投,这才凑起了三四万人。
而新招兵马虽多,却未经整训磨合,战斗力是堪忧的。
李渊起兵后,真正有战斗力的正规军精兵,仍为起兵前留守府直属兵力、与夺来副留守与鹰扬郎将麾下兵力,加上李氏精锐私兵,正规军总兵力最多一万左右。
李渊起兵后蓄力与扩张。
李渊起兵后,关东群雄各自称王称霸,天下已经大乱。
而李渊的策略是“先不与关东争锋、暂缓称王、埋头发财”。
于是仍然假意奉隋为主,先命李世民率军扫清西河,然后西进南下,歼灭收服沿途隋军,直取长安,当时叫大兴城。
然后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而自领大丞相。
当其时,隋境内群雄四起,但对李渊构成真正威胁或潜在威胁的,天下最有战斗力军队有三:
一为隋炀帝带到江都的五万骁果军。
二为王世充统帅下,东都洛阳的隋军。
以上两部已为李渊的死敌!
三是李密麾下的瓦岗军,瓦岗名将云集,兵马精锐,风头正劲。
关键是,瓦岗军与隋军也是死敌,正是李渊可以拉拢的对象。于是,李渊给李密写了封信。
李渊对李密说:
“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意思是,愿推李密为天下之主。
李密见信大喜,好不得意,对左右说道:“
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
从此,李密专心只盯着江都隋军与洛阳王世充,与李渊信使往来不绝,让李渊没有了东部之忧,可以埋头巩固关中。
李渊对突厥的策略。
大隋分崩离析,曾被隋军打服的突厥当然也不安份了,屡屡寇边抢掠。
而李渊既然称李密为兄了,那么对突厥当然也是以兄弟相称,不吝金银重宝,赎回被抢人口、采购良马、招募骑士等等。做的全是收取人心的大事。
由此,李渊也是个善于韬光养晦的人。
但是大唐天下决不是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
有交好示弱的,必有坚决打击的——对于割据甘凉地区的薛举、薛仁杲父子,那就是坚决与之打到底,直到彻底消灭为止。
李渊可以坐视关东群雄争霸,先让他们相互分个胜负。
然而对割据了甘凉、自称西秦的原金城校尉薛举,则是决不容忍,坚决对着干!
西秦多精兵战士,骑兵剽悍,那是出了名的!
唐立国之初,与西秦的仗,互有胜负,其间败多胜少,是打得最艰难的!
最终,李世民在浅水源之战大破西秦军,彻底击败了薛仁杲,尽皆收服了西秦的精兵猛士,使之统统成了唐军。
李世民班师时,瓦岗军已败亡。李密已降唐,并奉李渊之令,迎接大军入城。
素来心气极傲、自喻为英雄之首的李密见了统率服利之师凯旋归来的李世民,也不由自主的对亲信感叹道:真英雄也!
再往后的事,就是驱逐刘武周、宋金刚,扫平王世充,生擒窦建德了。
以上几股群雄剪灭,天下已定。
北方再无可以与唐军相抗衡的重兵集团,李孝恭李靖扫南下,基本是势如破竹。关键仗一打,大多就是传檄而定。
然而硬仗恶仗,却都是李世民打的!
由此,李渊为何能一统天下?
说白了,岂不就是多亏了他家的二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