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起“酒池肉林”的是司马迁,但是他与商纣王生活的年代,差了上千年岁月。
在《史记·殷本纪》当中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后世将其总结为“酒池肉林”,用来形容当年商纣王的昏聩暴虐。
不过从可行性方面来说,酒池肉林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一,酒池无法形成
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当中,都有古代的人千杯不醉的场景,古人的海量那真的是让今天的人瞠目结舌难以理解,实际上,这也是因为古代的酒与如今不同。
传说夏朝的杜康造酒,而早期的酒,都是低度数的发酵酒。
在宋朝之前,国内并没有蒸馏酒,那时候的酒,几乎就是用果实或者谷物进行自然发酵而做出来的发酵酒,比方说如今的黄酒、米酒之类,度数非常有限。
发酵酒的酒精含量不高,所以古代人喝多了最多涨肚子,很难会喝醉。
不过发酵酒还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很难保存,因为发酵酒一旦时间过长,就会发酸然后变质难以饮用,尤其是在过去条件不好的时代。
商朝的时候,生产力非常低下,根本无法大规模进行酿酒活动。
如果将大量发酵酒灌在池子中,必然变质无法饮用,而当时的条件,也根本做不到经常更换酒池中的酒,所以酒池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二,肉林倒是有可能
传说中,纣王下令让人宰杀了大量的奇珍异兽,然后将肉都烤熟,悬挂在酒池旁边的树上,自己跟不穿衣服的美人们在林中嬉戏,随时取食。
上古时期的生产力有限,但是肉食的确是不缺。
如果要将大量的肉类烤熟后,挂在树上随时取食,那也不算是很难的事情,肉林相对于酒池来说的话,可行性还是有的,这倒是能做得出来。
在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就是粮食,而因为生产力有限的缘故,一旦大规模进行酿酒,必然会造成粮食的猛烈消耗,尤其是发酵酒时代,酿酒效率不高。
西周时代,已出现了最早的对于酿酒的禁令,当时对酿酒课以重税。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粮食是极其重要的物资,酒水不过是贵族们的消耗品,就算少些也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粮食就不同了,所以古代很长时间内,将贪杯视作德行败坏。
要注意的是,最早描述酒池肉林的,反而还不是周朝时期的人们,而是纣王之后千年的汉朝人司马迁,他当时也没进行考古之类,却写出了酒池肉林。
说起来,酒池肉林更像是为了借古讽今,将其作为上古帝王品德败坏的一个行为,以劝谏后来的帝王们,不要做出如此昏君的举动。
不管是从可行性方面来看,还是从出处来看,酒池肉林存在的可能性都很低。
主要来说酒池肉林就是为渲染商纣王的形象才诞生的一个词语,更可能是个夸大的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