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的历史是由一粒小小胡椒改变的

明朝的历史是由一粒小小胡椒改变的

明朝的胡椒

历史不管多么宏大,开始是往往都是从一件不引人注目的小物件开始的,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从一个小小的香料开始的,这个香料就是--胡椒。

中国不是胡椒的原产地,但中国人利用胡椒历史很悠久,明朝人更不是只把胡椒当做香料,胡椒还有更多的功能。依据《明会典》、《明史》、《明实录》等统计,在15--16世纪明代输入的胡椒就达5万包,计250万斤左右。正统三年,明廷曾要求""送胡椒三百万斤入京""。这些胡椒被明朝作为官员的折俸和赏赐所用,这使胡椒与官僚、贵戚和军士的生活联系起来,昂贵的明代的胡椒一斤要10-20两。胡椒在国内的贸易也兴盛,主要是用于香料,调味和食疗,在《遵生八笺》中有胡椒烹饪的记载。明代甚至用胡椒制作火药,《武备志》中就有用胡椒制作""贼点头""的办法,这个""贼点头""可能就是现在的催泪瓦斯。

万丹的交易

隆庆元年(1567),在倭乱和财政紧张的压力下,明廷开始有限度的开放海禁,福建巡抚许孚远:""请开市舶,以私贩而为公贩,议止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而当时的福建沿海贸易多是,""西洋交易,多用广货易回胡椒等物,其贵细者往往满舶"",

胡椒的交易,主要在盛产胡椒的印尼爪哇岛的万丹。明朝商人在万丹的胡椒贸易市场上很为活跃。据荷兰史料记载,万丹的30000袋胡椒中,荷兰人可以买到其中的9000袋,印度人买到3000袋,其余18000袋胡椒都被中国商人抢购并运回了中国。当时在万丹当地出产的胡椒,一大半以上都被中国商人买走了。

竞争的技巧

中国和荷兰商人竞争在开始时是处于不利地位,明朝对铜金属的外流采用了严格的限制,明朝商人无法用铜币购买胡椒。因此上,明代的商人们自己铸造了一种钱币,这种钱币可以叫""胡椒专用币"",因为它只在爪哇岛和周围岛屿流通。说实话,这种货币如果在明代的土地上使用会被杀头,因为它是一种铅制的钱币,外面有一层为铜,但里面却是铅,但大小形制和明钱相同。明代商人还采用了另外一种竞争技巧,首先下订,先付定金给爪哇人,因此也就抢占了胡椒贸易的先机,拥有大量胡椒从而又逐步垄断了当地的胡椒贸易。据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档案记载,明代商人赚取的利润可以达百分之四百。

航海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争夺胡椒的控制权而开始的。胡椒贸易虽然只是世界著名的香料贸易的一小部分,胡椒贸易其实是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关键一环。

白银流入明朝

“他们产大量的丝,质量优等,色彩完美,大大超过格拉纳达地丝,是该国地一项最大宗的贸易”。

“那里生产的绒、绸、缎及别的织品,价钱那样贱,说来令人惊异。特别跟已知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价钱相比。他们在那里不是按照尺码出售丝绸以及其他任何织品,哪怕是麻布,而是按照重量,因此没有欺诈”。

拥有了南美洲大量银矿的葡萄牙人的贸易势力抵达爪哇地区,葡萄牙人采用银币来进行贸易,致使万丹的市场流通着大量的银币。银这种金属在明朝国内市场上是比胡椒更具价值的硬通货。商人看到了机会,运来欧洲人更喜欢的明朝的瓷器和丝绸,贸易产品从此变成了瓷器和丝绸。明朝商人获得了大量的白银。

“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1586年,当地人向西班牙国内报告说,“此处以大量项银及银货交换中国物品,此项银及银货,除一小部分残留本岛外,其余大部分,均由华人运回中国”。1608年时,西班牙人购买的货物价值总值20万比索,其中中国产的丝织物价值占总值的95%。1619-1631年,葡萄牙人通过广东、澳门每年向菲律宾输出生丝和绸缎价值150万比索。欧洲国家、美洲国家都卷入与明代的贸易之中,使以瓷器和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而作为支付手段的是占全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中国。

这个故事就这样从一枚小小的胡椒开始,在商业、航海、军事、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下,最终改变了明朝和中国的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的贸易,胡椒,丝绸,香料,明朝,历史,白银,中国,荷兰,万丹,故事传记,胡椒,明朝,中国,荷兰,商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的贸易,胡椒,丝绸,香料,明朝,历史,白银,中国,荷兰,万丹,故事传记,胡椒,明朝,中国,荷兰,商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的贸易,胡椒,丝绸,香料,明朝,历史,白银,中国,荷兰,万丹,故事传记,胡椒,明朝,中国,荷兰,商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