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河开边”又称“河湟开边”,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宋朝先后收复了宕(治今甘肃宕昌县东南)、叠(治今甘肃迭部县境内)、洮(治今甘肃临潭县西南)、岷(治今甘肃岷县)、河(治今甘肃临夏)、临(治今甘肃临洮)等六州的战役。“熙河开边”实现了王韶所预想的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边疆各族人民,使其免受西夏的侵扰和掠夺;市易司的设置及其实践活动,为“熙宁变法”中的“新法”创造了新的经验,增添了新的内容;因西夏的掠夺战争而阻断的丝绸之路,又变得畅通起来。
“熙河开边”的背景
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驾崩,年仅20岁的宋神宗继位,成为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当时,北宋政府积贫积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明代王夫之在《宋论》中说:此时“君饰太平以夸骄虏,臣立异同以争口舌,将畏猜嫌而思屏息,兵从放散而耻行枚。率不练之疲民,驭无谋之蹇帅”,“不能得志于一战而俯首以和”。宋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将大有为,”以“雪数世之耻”,即位的第三年就起用王安石,任命他为参知政事,着手改革变法。
正是在这一变法图强的形势下,王韶向朝廷提出了他的《平戎策》三篇,详论取西夏之略。《平戎策》的大概构想是:“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不能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间,牧马于兰、会,断古渭境,尽服南山生羌,西筑武胜,遣兵时掠洮、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惊扰,瞎征兄弟其能自保邪?今唃氏子孙,唯董毡粗能自立,瞎征、欺巴温之徒,又法所及,各不过一二百里,其势岂能与西人抗哉!武威之南,至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县,所谓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种者在焉。幸今诸羌瓜分,莫相统一,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诸种既服,唃氏敢不归?唃氏归则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且唃氏子孙,瞎征差盛,为诸羌所畏,若招谕之,使居武胜或渭源城,使纠合宗党,制其部族,习用汉法,异时族类虽盛,不过一延州李士彬、环州慕恩耳。为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
《平戎策》既正确分析了熙河地区吐蕃势力的状况,又提出了解决北宋最急迫的西夏问题的策略,与以宋神宗、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一致,得到北宋朝廷的高度重视和采纳,王韶被任命为秦凤路北经略司机宜文字,主持开拓熙河之事务。
王韶其人
王韶(1030年4月3日——1081年8月1日),字子纯,号敷阳子,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县)人。王韶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新安县主簿,升建昌军司理参军。后因考取制科失败,转而游历陕西一带,采访西北边境的风土民情。
王韶
王韶虽是文人,却足智多谋,富于韬略,喜军事,善于指挥作战。熙宁元年(1068年)向宋神宗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为宋神宗所采纳,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率军击溃羌人、西夏的军队,设置熙州,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王韶用兵,“每战必捷”,清朝学者蔡上翔评价:“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王韶在“熙河开边”期间,屡次得到朝廷的提拔,先后任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厚官至国家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的副主管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人称“三奇副使”。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韶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被贬出朝廷,任洪州(治今江西南昌)知州,后改任鄂州(治今湖北武汉)知州。元丰四年(1081年),王韶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追赠太尉、司空、燕国公。
“熙河开边”的过程
王韶到任秦凤路时,吐蕃俞龙珂部在青唐一带势力最大,俞龙珂意欲控制渭源的所有羌人,甚至想“节制”西夏。秦凤路将帅讨论,想讨伐俞龙珂。王韶当时正“纠察”边境,带领几名骑兵直到俞龙珂的帐中,向他分析其成败胜负,当晚又留宿在那里。第二天早晨,一些吐蕃重要首领随王韶东去。很长时间后,俞龙珂部龙珂率领其部属十二万多人臣服朝廷,这就是所说的包顺。
王韶认为:“渭源至秦州,良田不耕者万顷,愿置市易司,颇笼商贾之利,取其赢以治田。”宋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但经略使李师中认为:“韶乃欲指占极边弓箭手地耳,又将移市易司于古渭,恐秦州自此益多事,所得不补所亡。”但王安石支持王韶的意见,罢免了李师中,让窦舜卿接替他,并派李若愚对此事进行调查。“若愚至,问田所在,韶不能对。舜卿检索,仅得地一顷,既地主有讼,又归之矣。若愚奏其欺,”为此王安石又罢免了窦舜卿而任命韩缜。韩缜于是附会王韶,说他奏报的是事实,王韶升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后来将领郭逵上奏说王韶偷偷地贷市易钱,王安石认为郭逵所说证据不足,将他调任到泾原。
赵顼
宋神宗志在收复河、陇,于是修筑古渭城,组建通远军(治今甘肃陇西),任命王韶为“知军”。
熙宁四年(1071),吐蕃大将穆尔、结舒克巴等集结于抹邦山(今临洮岚观坪),直逼狄道城(今甘肃临洮)。熙宁五年(1072)七月,王韶派兵至渭源堡(今甘肃渭源)和乞神坪(今甘肃渭源西南),击败了蒙罗角、抹耳水巴等部族。开始,羌人据守险要之地,一些将领打算将部队布置在空旷的平地,王韶说:“敌人如果不离开险要之地,我们只有徒劳而归。现在既然已涉入险要之地,就应当占领它,使它为我所有。”带领部队直趋抹邦山,与羌军对垒,并下令:“谁敢说退兵,就将他斩首。”敌军居高临下攻击,宋军稍受挫折。王韶亲自披挂上阵,指挥部队反攻,羌人大败,他们将营房帐篷焚烧后撤退了,洮西大为震动。
穆尔、结舒克巴等战败,瞎征带兵渡洮河来援救,被击散的敌军又集结起来。王韶令部下将领由竹牛岭路出动,虚张声势,以牵制敌人,暗中让部队攻打武胜,与瞎征部下首领瞎药等部相遇,双方激战,宋军大败瞎药等部,进驻武胜,建为镇洮军,接着又击走瞎征,降其部落二万人。宋朝将镇洮军更名为熙州,划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任命王韶为熙州知州。
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王韶攻取河州,熙河地区羌族首领木征逃走。不久后,羌集兵数千反击香子城(今甘肃和政),抢掠宋军辎重,侍禁田琼率700兵救援,进抵牛精谷,遭羌部袭击,兵败被杀。王韶紧急派先锋将苗授等自河州回击,大败羌部兵。苗授接着与钤辖奚起合兵,再攻牛精谷诸部,再次获胜,还守香子城。三月二十四日,王韶又派德顺军(治今宁夏隆德)知军景思立打开通道,尽夺羌部所掠辎重。王韶引军回击,木征复入河州,致使宋军首尾不能相顾。王韶先筑香子城,控扼要地,复遣军渡洮河(在今甘肃碌曲、岷县地区),攻克康乐城(今属甘肃),自率军破珂诺城(后改名定羌城,今甘肃广河)。四月下旬,王韶回到熙州,派部队攻取南山之地(今甘肃临夏东)、建康乐城、刘家川堡(今甘肃广河东)与结河堡(今甘肃临洮西北),打通饷道,继而率军攻破踏白城(今甘肃临夏西北),转兵香子城。六月,宋神宗下诏,令德顺军知军景思立率领2000军队进筑河州。王韶率军前去探视,发现羌部兵伏南山,欲待宋军渡洮河时断其归路,集兵保天险摩宗城(俗称铁城子,今甘肃岷县东)。王韶命部将王君万取捷径袭取摩宗。八月中旬,由露骨山(今临夏西南)入洮州境,因道险隘狭,下马步行。木征留部将结彪守河州,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尾随宋军之后。王韶分兵两道,一道由部将率领进围河州,一道自率击木征。宋军连战皆胜,木征败走,结彪开城门投降。王韶平定河州,再克宕州(今甘肃宕昌),打通洮河路。九月十八日,宋军入岷州,该地羌族首领瞎吴叱、木令征等降。旋即,王韶分兵破青龙族于绰罗川(今青海东部与甘肃交界处),迭(今甘肃迭部)、洮州羌族首领钦令征、郭厮敦相继以城投降。巴毡角亦以其族依附宋朝。
王韶亲率大军转战五十四天,跋涉一千八百多里,拿下五个州,杀敌数千人,缴获牛、羊、马数以万计。
熙宁八年(1075年),宋朝在熙州、河州、洮州、岷州、永宁寨(今甘肃甘谷)等地设州、买马,进行民族贸易,受到边境各族的热烈欢迎,史载“熙河人情甚喜”,“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吐蕃政权逐渐瓦解。
王安石
然而。随着“熙宁变法”遇到挫折,王安石下台,“熙河开边”战事停歇。北宋末年蔡京专权,又主开边事宜,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六月,王厚、高永年再次攻取湟州,次年四月攻取青唐。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北宋朝危在旦夕,无暇顾及西北边事,唃厮啰自立,首领益麻党征被宋朝任命为“措置湟鄯事”,赐名赵怀恩。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赵怀恩前往阆州(今四川阆中)依附南宋,宋朝对河湟的统治权正式告终。
“熙河开边”的影响
在开拓熙河的过程中,王韶采取招抚、征讨、屯田、兴商、办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取得了“凿空开边”的重大胜利,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恢复了安史之乱前由中原王朝控制这一地区的局面。熙河之役的胜利,“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使北宋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实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
王韶经略熙河以前,甘肃以及青海地区的吐蕃诸部四分五裂,互不相属,不仅受到外部武力的威胁,而且内部各部族之间常年争战不休,严重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王韶招抚吐蕃各部族,使之归于北宋王朝统一政权的保护之下,减少了内耗和战争,而北宋政府设置的营田司、市易司和蕃汉学等经济文化机构,客观上促进了甘肃以及青海地区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和,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由于熙河之役的成功,被西夏的掠夺战争而阻断的丝绸之路,也再次畅通、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