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本港楼市气氛明显好转,市场逐渐展现出一片荣景。不过,最近有楼盘推出第二期全新单位发售时,定价对比第一期的价单开低了约15%,令到市场议论纷纷。购入项目第一期的买家,当然不是味儿,短短一年半左右,定价已降低约15%。当然,这亦是因应实际市场环境而作出的部署,是很自然的事。
或者有人会说,以往的经验告知,第一期的单位一般都是最抵买的,之后的期数只会愈卖愈贵,但这次却完全不是这回事!
其实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现实,就是这经验其实只适用于在升市之中;但过去一年多,楼价累积的跌幅达到15%至18%,全港所有持货的业主均受到重创,发展商当然也无法幸免。回想去年最低迷的时候,发展商就算愿意减价卖楼,都未必可保销情。
今天市况已见回暖,甚至逐步转热,但这并不代表发展商可以“一蹴而就”,立即重回升市时的卖楼策略。所以,这时候就以吸引市场的价位推盘,先保住销情;如果市况配合,整体楼价才能逐步收复失地,甚至再创高位。笔者认为,其实第一期的买家最终仍会是赢家,只不过是第二期的买家比较幸运,可以在低位入市,并且在未来赚取更大的红利。
广吸人才 带动房屋需求
笔者对香港楼市始终抱有信心,因为香港确实有很多优势,例如地理位置优越、通讯便利、稳定的政治及法律环境、开放的经济体系、先进的金融体系及多元文化等。香港确实是个营商环境非常好的地方,加上背靠内地,拥有坚实后盾的支援,是中国与外国接轨的桥梁,特别是通关之后,香港及内地即时展现生气勃勃。
另一方面,香港亦能借着内地庞大人口,不断吸引及输入人才,人才到位,能增加本地的房屋需求。况且香港在短期之内仍是地少人多,没有十年八载的时间都难以大量增加供应;在需求急速增长下,未来香港的楼价确实是稳如泰山。
那么,就算是今天的高价,都很容易变成明天的低价,在目前高通胀的年代,砖头仍然是最佳保值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