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朱元璋手段狠辣的诛杀了不少开国功臣,但是他对家人绝对是极具温情。朱元璋是家中的老幺儿,他原名叫朱重八,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他的家族祖祖辈辈都是安徽凤阳的农民佃户家庭,他上面有三哥哥和两个姐姐。
朱元璋在称帝建国之后,对待哥哥姐姐们那绝对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也展现了朱元璋这个冷酷的皇帝极具温情的一面。
朱元璋自幼家贫,家中时常揭不开锅,所以他的两个姐姐很早就嫁人了,大姐嫁给了外乡的农民王七一,二姐则嫁给了邻村的农民李贞。
由于朱元璋的大姐嫁到了外乡,而且王七一家庭条件也不好,生活贫困,因此大姐夫妇很少与老朱家往来。而朱元璋的二姐嫁给了邻村的李贞,相对来说李贞的家庭还比老朱家宽裕一些,二姐时常拿着夫家的东西补贴一下老朱家,李贞对岳父母也比较孝顺,尤其是十分疼爱家中最小的朱元璋,朱元璋当时吃不饱饭,李贞经常把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留给朱元璋吃,所以朱元璋从小就与二姐一家极为亲近,与二姐夫李贞感情也很深厚。
后来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在某次战斗中被元军追捕,朱元璋无奈之下跑到了大姐夫王七一的家中求救,恳求大姐和大姐夫收留他,但是王七一夫妇胆小怕事,硬是不给朱元璋开门,把他拒之门外。
在朱元璋称帝建国之后,他依然十分记恨大姐和大姐夫王七一对他的冷酷无情,他曾经派人多次寻找二姐和三位哥哥的下落,但唯独不肯派人去寻找大姐夫王七一夫妇的下落,后来还是二姐夫李贞告诉他王七一夫妇在瘟疫肆虐时感染瘟疫去世了。
后来也是李贞劝朱元璋应该去找寻王七一夫妇的遗骸收葬,在二姐夫李贞的劝说下,朱元璋才派人把王七一夫妇的遗骸迁葬到了父母身边,葬进他在凤阳老家为哥哥姐姐们修建的明朝祖陵明皇陵中。
迁葬王七一夫妇之后,朱元璋又在二姐夫李贞的劝说下,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追封大姐夫王七一为驸马都尉。由于太原长公主和王七一英年早逝没有生育子女,所以也没有后人让朱元璋封赏了。
朱元璋的二姐据史料记载名叫朱佛女,她和丈夫李贞对朱元璋最好,甚至比朱元璋的父母都更加疼爱他,因此朱元璋对待二姐一家也是非常好。
朱佛女在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时,也是因当时江南地区爆发旱灾、蝗灾和瘟疫时,感染瘟疫去世,在村子爆发瘟疫、旱灾、蝗灾这些灾荒后,李贞为人慷慨豪迈,他拿出家中的余财和余粮帮助村民共度灾荒,虽然后来躲过了灾荒,却又遭到了乱兵入村抢劫,李贞无奈之下只得带着儿子李文忠外出逃荒。
至正十二年(1352年)腊月时,李贞在逃荒途中听闻已经参加郭子兴起义军的朱元璋率军攻克了滁州,于是李贞就带着儿子李文忠来到滁州投靠小舅子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虽然与马氏结婚,但一直没有孩子,朱元璋特意把外甥李文忠收养为义子,李文忠最初名为李保儿,朱元璋给他改名为朱文忠,并让亲自马氏照顾他,二姐夫李贞也被朱元璋好吃好喝供养起来。
此后朱元璋聘请名师教导李文忠,很快李文忠就逐渐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将,成了朱元璋打天下的得力帮手,李文忠为朱元璋攻灭劲敌陈友谅和张士诚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于后来朱元璋生育了嫡长子朱标,于是朱元璋让他恢复李姓,就变成了李文忠。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李文忠更是出将入相,在外能掌兵,在内能治国,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和喜爱。
朱元璋称帝后对二姐夫李贞也非常好,他封李贞为曹国公,并且特意在皇宫中留出了一座宫殿让李贞居住,每天早晚朱元璋都要亲自到李贞的住处请安问好,并且朱元璋不许李贞对他称臣,也不许李贞称他为皇上,只让李贞喊他重八,并且朱元璋还特意让李贞可以穿着与他一样的五爪龙袍,可以说朱元璋对待二姐夫李贞犹如父亲一般,李贞享受的就是太上皇一般的待遇。
洪武十一年(1378年)李贞病重将死,朱元璋亲自到床前侍奉,李贞临死前不舍得拉着朱元璋的手不放,朱元璋悲痛万分,最终李贞去世,享年76岁。李贞死后,朱元璋追谥他为陇西王,并追赠李贞祖辈三代人为王爵,李文忠承袭了曹国公爵位。
后来李文忠去世,他的儿子李景隆承袭了曹国公爵位,朱元璋对李景隆也是极为器重和喜爱,并把李景隆当成了主力军事大将留给了给皇太孙朱允炆。结果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李景隆把朱棣打得一败涂地,把朱允炆的家底全都败光了,最后自己还投降了朱棣。
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被朱棣找茬褫夺了曹国公爵位,李贞家族一脉的曹国公爵位就此被废除,一直到明世宗朱厚熜的嘉靖时期,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被嘉靖帝册封为临淮侯,李贞家族才又获得了侯爵,此后临淮侯爵位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所以朱元璋的两个姐姐这一脉由于大姐太原长公主和王七一夫妇去世得早且没有后人,因此没有获得朱元璋封赏,二姐朱佛女和二姐夫李贞由于对朱元璋极好,因此李贞家族受到了朱元璋很隆重的封赏,李贞本人也被朱元璋当父亲一般孝敬,李贞家族也算是一直与明朝共始终了。
朱元璋的三哥哥分别名为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与他的两个姐姐一样,在朱元璋称帝建国时,这三个哥哥也早已去世,因此朱元璋把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外加父母都一起安葬在了明皇陵之内。
在称帝建国之后朱元璋追封父亲朱五四为仁祖淳皇帝,追封母亲陈氏为淳皇后,并且他嫌父亲朱五四的名字太土,还特意给父亲改名为朱世珍。
一同被改名并追封的还有朱元璋的三个哥哥,他将大哥朱重四改名为朱兴隆追封为南昌王;将二哥朱重六改名为朱兴盛追封为盱眙王;将三哥朱重七改名为朱兴祖追封为临淮王。
朱重四是老朱家的长子,很早就结婚了,妻子是王氏,朱重四婚后生育了二子一女,朱重四的长子本没有名字就夭折了,朱元璋称帝后特意给这个大侄子起名为朱圣保,并追封为山阳王。
至正四年(1344年)时,淮北地区爆发饥荒,朱元璋的父母外加朱重四三人都因饥荒而饿死,朱元璋靠着好心邻居刘继祖施舍的半分地才安葬了父母和大哥,朱元璋的大嫂王氏眼看着小叔子家里揭不开锅了,为了不拖累朱元璋,她就带着儿子和女儿跑回了娘家。
后来王氏的娘家也遭了灾,王氏只得带着一儿一女出来,在乞讨的时候,王氏听闻小叔子朱元璋成了义军大将发达了,于是就带着一儿一女来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感动嫂嫂王氏一直为大哥守寡,因此他收养了侄子和侄女,不久后王氏因病去世,在临终前王氏哭着恳求朱元璋一定要照顾好这一对儿女,朱元璋含泪答应了嫂嫂。
王氏去世后,朱元璋对待侄子和侄女视如己出,并把他们交给妻子马氏抚育,在侄子朱文正成年之后,朱元璋更是把他视为自己的继承人一般培养,朱文正在朱元璋的悉心栽培下也终于成长为了一名文武双全的大将。
此后朱文正和李文忠一样,一起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很多战功,后来朱文正更是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洪都保卫战,朱文正死守住了洪都(现今江西南昌)击退了朱元璋的劲敌陈友谅的大军,最终迫使陈友谅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陈友谅则在鄱阳湖水战中战败身亡。
洪都保卫战之后朱文正迅速膨胀起来,由于朱元璋当时没有立刻封赏他,朱文正就逐渐心态失衡,认为朱元璋有了长子朱标就不喜欢自己这个侄子了,因此朱文正心中逐渐对朱元璋不满,后来甚至有了想投靠朱元璋的劲敌张士诚的想法。
幸亏朱元璋及早发现朱文正有异心,朱元璋很生气的亲自抓捕了朱文正,并亲自审讯,当场朱文正就把对朱元璋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对朱元璋的态度十分不好,朱元璋面对侄子如此是既失望又生气,盛怒之下的朱元璋想处死朱文正,这时候马氏出言劝慰并制止了朱元璋杀侄的想法。
被妻子马氏这么一劝,朱元璋的心也就软了,他想起大嫂王氏临终的托付,又想起大哥朱重四早逝,他最终没舍得处死朱文正,只是将朱文正罢免了一切职务软禁起来,被软禁之后不久,朱文正就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在软禁之所抑郁去世,终年30岁。
朱文正的死让朱元璋的心更加软了下来,朱元璋颇为后悔对待朱文正太狠了,于是他把朱文正的儿子朱铁柱接到身边当亲孙子一般抚育,并给朱铁柱改名为朱守谦,聘请名师教导。
朱元璋称帝建国之后,他追封了大哥朱重四为南昌王,并以朱文正为南昌王二代,同时册封年仅10岁的朱守谦为靖江王,并让朱守谦在封地广西桂林建立家庙祭祀朱重四和朱文正。
不过朱守谦到封地就藩之后很让朱元璋失望,他年幼就被朱元璋封王,年少位尊十分骄狂轻浮,他在封地内肆意欺虐百姓,后来还在广西一带引发了百姓起义反抗,这让朱元璋十分生气,因此朱元璋褫夺了朱守谦的靖江王封爵,让他去凤阳老家当农民种地。
后来朱元璋觉得朱守谦当农民种地也该知道民间疾苦了,于是恢复了他的靖江王爵位并把他的封地改为云南大理,结果这个朱守谦恶习难改,在大理又欺虐白族人,激起了大理白族土司起义,这回朱元璋彻底对他失望了,朱元璋再次褫夺了朱守谦的封爵,并把他削除宗籍废为庶人,终身圈禁于凤阳老家。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守谦在圈禁之所抑郁去世,年仅32岁。朱守谦死后,朱元璋的心又软了,他不希望大哥朱重四的后人失去皇室身份,于是下旨恢复朱守谦的后人宗籍身份,让朱守谦的儿子朱赞仪继承了靖江王爵位。
朱元璋吸取了朱守谦的教训,他这回把朱赞仪接到皇宫中亲自抚育教导,一直到朱赞仪成年后,性格谦恭温和,待人宽厚善良,朱元璋这才允许朱赞仪去封地桂林就藩。就这样得到朱元璋悉心教导的朱赞仪性格很好,与朱文正、朱守谦完全不同,此后靖江王一脉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靖江王世系一共传承了280年,也是中国历史上传承时间最长的藩王爵位。
这是朱重四儿子朱文正这一脉的结局,他的女儿后来被朱元璋册封为福成公主,按照礼法皇帝的侄女本来只应该享受郡主待遇,但是在福成公主大婚时,朱元璋亲自为她送婚,并按照皇帝的女儿公主待遇给她举行大婚,把她嫁给了福州卫指挥使王克恭,此后她也一直和朱元璋的女儿们享受同等的公主待遇年老善终。
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当初帮着朱元璋一起安葬了父母和大哥,在安葬好他们之后,由于老朱家实在揭不开锅了,因此朱重六决定带着妻子唐氏和儿子朱旺去外地逃荒,而朱元璋则被同村的汪大娘收养,兄弟二人就此分开。
后来朱元璋找到了大嫂王氏和二姐夫李贞之后,就一直在寻找二哥朱重六,可惜一直没有找到他们的下落,直到朱元璋称帝前夕,他才终于派人找到了二嫂唐氏,从唐氏口中才得知原来朱重六和朱旺在逃荒的路上就先后因饥荒和瘟疫去世了。
朱元璋对二哥去世也是十分悲痛,他派人找到朱重六和朱旺的遗骸,把尸体迁葬到了明皇陵内,除了追封朱重六为盱眙王之外,朱元璋还追封侄子朱旺为昭信王,同时朱元璋册封二嫂唐氏为盱眙王妃供养起来。
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早年由于家贫,就入赘到了同村刘家当了上门女婿,不幸的是朱重七和妻子刘氏在朱元璋父母和大哥去世后先后因瘟疫去世,朱重七没有留下后人,这些都是朱元璋所知道的事情,因此朱元璋后来只是下旨给朱重七改名并追封王爵,朱重七一脉也就没有后人可封赏了。
所以朱元璋的三个哥哥中只有老大朱重四留下了后人,朱元璋对朱重四的后人也是最好的,靖江王一脉传承延绵不断,几乎与明朝共始终了。
朱元璋的家族中除了他的亲哥哥和亲姐姐之外,他还有四位堂兄,也就是他的大伯父朱五一的四个儿子,分别是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以及朱重五。
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对大伯父朱五一全家也都进行了追封,他追封伯父朱五一为寿春王、伯母刘氏为寿春王夫人;追封堂兄朱重一为霍丘王、堂嫂翟氏为霍丘王夫人、堂侄朱铁哥为宝应王;追封堂兄朱重二为下蔡王;追封堂兄朱重三为安丰王、堂嫂赵氏为安丰王夫人、堂侄朱转为六安王、堂侄朱记为来安王、堂侄朱臊为都梁王、堂侄朱润为英山王;追封堂兄朱重五为蒙城王。
朱元璋这些堂兄也基本都是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后人,只有朱重五的妻子田氏后来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夕带着女儿前来投奔,田氏为人十分老实厚道且本分,一直为朱重五守寡,所以朱元璋也十分敬重堂嫂田氏,对待朱重五的女儿也如同亲生女儿一般。
后来朱元璋册封堂侄女为庆阳公主,并且在庆阳公主出嫁时也是亲自送婚,把她嫁给了千户黄琛,并且朱元璋也让庆阳公主享受与自己的女儿同级别的公主待遇,当时很多朝臣都认为朱元璋对侄女的待遇太高了,建议他削减她们的待遇,朱元璋告诉众朝臣,自己家族人丁凋零,两个侄女自幼丧父,自己作为叔叔不疼爱她们,如何对得起两位兄长的在天之灵,因此朱元璋执意让两个侄女都享受与自己女儿同等的公主待遇。
所以别看朱元璋杀戮功臣给后人留下了冷血残酷的印象,但是他对自己家的亲人还是非常温情,只可惜朱元璋的这些哥哥姐姐们没有一个能活着看到他称帝建国,如果他的哥哥姐姐们能活到明朝建立,那朱元璋给他们的赏赐要更加丰厚。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直觉得老朱家人丁凋零,于是他就拼命生孩子造人,想让老朱家人气兴旺一些,他这一生也努力地生育出了二十六个儿子和十六个女儿,不过他万万没想到二百多年后,他的子孙居然人数多达二十多万,也是这二十多万的明朝皇室成员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成了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信奉多子多福的朱元璋绝不会想到子孙后代太多了还能加速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