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多指佛教建筑,不过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而“寺庙”二字早见于西周金文,可见寺庙并非为佛教所专造,而是另有其意。
寺者,寸土也,国之法度,引申为国家衙门或办公场所,如古代官署之鸿胪寺、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等,而佛寺的起源便与鸿胪寺息息相关。
在古代中国,鸿胪寺的一项职责便是负责外事接待,相当于如今的外交部和国家招待所。佛教僧人到了汉朝,受到汉明帝的礼遇,以客礼相待,将其安置在鸿胪寺中。再次强调,这里的鸿胪寺并非一所寺院,而是当时中国之外事机构。
(白马寺)
佛教僧众来中国传法讲经并非一朝一夕或者十天半月,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这些僧人长期居住在鸿胪寺中就不合适了,于是朝廷另建馆舍,供其居住。这些用来供奉佛祖的场所,故称为佛寺。朝廷办事机构之“寺”者,便引申为供奉佛祖的场所,即佛寺。
若论中国名寺,少林寺地位尊崇,名声最响。但纵观中国二千年佛教史,洛阳白马寺似乎更有底蕴。
当时佛教僧人自印度经古丝绸之路传入东汉之中国,到了首都洛阳,后兴建供奉佛祖之场所,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寺院,称中国第一古刹。史料所载,佛教僧众自河西走廊“白马驮经来中国”,故称“白马寺”,这估计也是《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必骑白马之缘故。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白马寺生根发芽,后又经中国传至越南,朝鲜,日本及世界其他地方。所以白马寺也被很多佛教信徒称为“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为佛教的重要朝圣地之一。
2000年来,白马寺或废货建,历经无数风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出资修缮白马寺,后印度,缅甸,泰国又相继出资,在白马寺周围修建各国风格的佛殿。于是白马寺便成为拥有中印缅泰各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有“天下第一寺”之称。
(庙之古字)
我们再来说“庙”。在古汉字中,带广字旁的多与房屋有关,如府、庭、庄等,庙也是如此。在庙之古字中,广字旁下为朝廷之朝字,这是因为“庙”的本意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称宗庙或祖庙,表示这里祭祀的人如同国家朝廷一样应受到尊重和礼遇,这也是中华远古文化祖先崇拜的表现之一。
所以,庙后来又引申为朝堂之意。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就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祖宗先人的宗庙和祖庙,逐渐与祭祀其他神祇和鬼神的神社为一谈,比如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等。后来又多于“寺”连用,指代佛教建筑。
我们虽多把寺庙联用,但寺与庙却有本质区别,寺供奉佛祖,庙祭祀鬼神。即便如今,各名山大川供奉佛祖诸菩萨的场所都称寺,没有一个称庙的,如少林寺,灵隐寺,南华寺,金山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