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忽必烈为何能在蒙古贵族中脱颖而出,建立元帝国?这点必不可少

忽必烈为何能在蒙古贵族中脱颖而出,建立元帝国?这点必不可少

文/花开无田

13世纪的蒙古帝国,疆域已经绵延到中西亚大部分地区,在蒙古贵族的意识里,广袤无垠的土地和数不胜数的牛羊都是他们的财产,而统治地区的异族人民也是他们财产的一部分。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就是出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与其他蒙古贵族不同的是,忽必烈对中原文化有着近乎痴迷的喜欢,在他的幕府里有许多中原人士出谋划策,成为他的智囊力量。

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一个纵横天下的征服者,他有着同样的雄心壮志,并且有能力来实现构想的蓝图。不同的是,蒙古人统治手段倾向于武力驯服,而忽必烈又不像是个原汁原味的蒙古贵族。忽必烈追求的是用中原儒家的“治天下之道”来管理自己的地区,这和他早年频繁接触中原人士有很大的关系。

雄才大略的忽必烈是那个时代最开放、包容的统治者,他渴望能做到唐宗宋祖那样的杰出君王,让万民爱戴和敬仰。而他也穷其一生想得到蒙古上层阶级的承认,因为在蒙古人的眼中,忽必烈已经变质,不是那么纯粹的蒙古君主。忽必烈的梦想是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帝国,而他早年统治的漠南地区就像是一个世界中心,外面的色目人、汉人连年来朝奉拜贺,里面的蒙古人又高呼自己是他们的光芒。

可是忽必烈没有想到,光是建立一个大元帝国就让他心力交瘁了,看起来容易用武力征服的地区,文化和习俗的碰撞又是那么激烈。像历史上一切伟大的君主一样,忽必烈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人工改造的成分一目了然。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就极具神话色彩,他的母亲刘媪在田野里昏睡不起,等到父亲刘太公找到妻子的时候,刘媪声称自己做了一个梦。电闪雷鸣间有条大龙化作一个衣诀飘飘的翩翩少年,刘媪和这位少年行了周公之礼。没想到,回到家的刘媪果真有了身孕,生下一子名为刘季,也就是后来的刘邦。

当时的秦朝末年,人们对自然界充满未知的恐惧,迷信色彩浓重,为了表示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刘邦不惜给自己父亲强行戴上一顶妙不可言的帽子,死乞白赖地非要称自己是赤帝之子,估计要不是刘太公畏惧皇帝的权力,恐怕早就拿起草鞋抽这个不肖子了。

忽必烈的故事没有这么神秘,只是在后人的几次润笔下,祖父成吉思汗对年幼的忽必烈青睐有加,四处对人说忽必烈会继承自己的光辉业绩。要知道那时候忽必烈可是不到十岁,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大半辈子都扔到了征服四方的战场上,攻下一城就召集诸将开一次庆功宴,畅饮一番烈酒,大快朵颐地啃着羊腿、牛肉,哪还有时间观察注意一个叫忽必烈的孙子,况且这个孙子还是未成年。

当然,这不是刘邦一眼看穿的神话故事,忽必烈究竟有没有得到成吉思汗的认可,只能说是可能性微乎其微,不代表一点没有。

忽必烈的父亲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掌握蒙古统治权的四王子之一,风光体面又有权有势的蒙古贵族。年轻的忽必烈接受了传统的蒙古教育,不仅要精通马术和射箭,更要学习推行不久的蒙文。成年的蒙古贵族都会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封地,忽必烈也不例外地得到了一块领土,现在的河北邢州。

一开始忽必烈会待在漠北草原,远远地操控着地处中原的封地,可是很快他就发现,在蒙古税官巧取豪夺下,封地的农民纷纷奔走出逃。忽必烈意识到对封地管辖不能放任自流,他开始主动招募汉族官员,用温和有力的手段,去管理这块一万多户人口的封地,最起码不要让那里的人民再四处逃跑。通过汉族官员的有效治理,忽必烈的封地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这让原本轻视汉族文化的忽必烈对汉族农耕文明有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兴趣。

1241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病逝在漠北,经过蒙古贵族十余年的争夺,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登上汗位,成为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蒙哥和祖父成吉思汗眼光大致相同,他们没有拘泥于现有的版图,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掠夺性质的战争来扩建这个帝国。

蒙哥的战略设想很宏大,他任命弟弟旭烈兀担任西征军的统领,沿着祖先路线去征服西亚地区的人民,主要是伊斯兰教徒聚集的地方,甚至可以继续向西,直至世界的尽头。然后是将目光投到富庶繁华的汉人王朝,他决定先向西南地区的大理国发动攻击,剪除掉南宋王朝的双翼,负责征服大理的这支军队,由蒙哥的另一个弟弟忽必烈率领。

中年的忽必烈不负众望,成功征服了大理,甚至做得比其他人更好,忽必烈接受了汉人幕僚的招降建议,只要是愿意投降的,蒙古人一概不会摧毁他们的城镇。忽必烈通过这次南征获得了蒙古人的认可,他获得的领地包括了陕西和河南大部分地区。忽必烈的领地大部分是中原地区,为了更好地巩固统治,忽必烈向根基深厚的汉族文化妥协,可这也为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对这位讨好汉人价值观的弟弟十分不满,甚至想要收缴他的兵权,对他实行惩罚性质的软禁。眼见兄弟相残的流血事件不可避免,忽必烈的汉人幕僚为他出了一个不像主意的主意,亲自前往漠北诉说兄弟情谊,骨肉亲情可以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忽必烈照做了,重新和蒙哥握手言好,虽然后人对这次和解通常都会解读成“政治军事的妥协”,可不管怎么样,忽必烈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1258年,蒙哥在南征江南的战争中崩殂,对蒙哥死因的记载,史料众说不一,染疾和箭伤是最常见的说法。新一轮的皇位争夺战在拖雷家族进行,还在奉命攻打南宋王朝的忽必烈接到了妻子察必的一封信,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已经获得大批蒙古贵族的支持,在他们眼里忽必烈已经是汉族文化的支持者,将会把蒙古带向不可见的深渊中。

后方起火的忽必烈急忙赶回开平,急忙召集拥护自己的蒙贵族,选举他为蒙古大汗。可由于忽必烈的选举仪式不是在蒙古本土进行,许多蒙古人并不承认这个四不像的大汗,而是拥护眼中的蒙古英雄阿里不哥做蒙古人的大汗。一母同胞的兄弟俩为汗位反目成仇,忽必烈联合二伯察合台切断了阿里不哥的物资供给,苦苦支撑四年的阿里不哥终于屈服,向哥哥忽必烈屈膝投降。

忽必烈对汉族的认可,很大一部分是受妻子察必的影响,察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头号粉丝,还专门派一位汉学儒士去蒙古宫廷给她讲唐太宗的故事。察必希望丈夫忽必烈可以成为万人敬仰的天可汗,忽必烈对汉族文化的包容,都是在模仿唐太宗对吐蕃、回纥、突厥的宽容态度。

1267年,忽必烈下令营造扩建了燕京城,并取名为大都,甚至还建造了孔庙,每年举行传统的祭孔活动,这是对汉族百姓的一种拉拢。

1271年,忽必烈的幕僚刘秉忠在《易经.乾卦》里,找到了暗含深意的一句话:大哉乾元。他建议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这是向汉族百姓释放一个重要信号,蒙古大汗不是以往陈旧观念里的异族首领,而是整个天下的皇帝,汉文化得到认可和尊重。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的蒙古军队加紧对南宋的攻势,临安城不出意料地被攻取占领。

1279年,崖山之战以南宋朝廷战败告终,风雨飘摇的生活戛然而止,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

忽必烈在遥远的大都城,阅完了这份详细描述军情的战报,望着眼前的马奶酒、煮羊肉、烤全羊,不禁喜上眉梢,面前的食物就像他征服的一个个敌人,吃起来格外香嫩可口。

花开说:也正是这种对先进文化的吸收与接纳,糅合了蒙古的铁骑,使得忽必烈在短时间内有了可以睥睨天下的实力,横扫欧亚,而这一点也自然是其能够在蒙古贵族中脱颖而出,建立元帝国不容忽视的原因。

参考资料:《元史》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区,统治,封地,忽必烈,能在,征服者,蒙古,贵族,汉人,元帝国,消息资讯,忽必烈,成吉思汗,汉族,蒙古,蒙哥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统治,封地,忽必烈,能在,征服者,蒙古,贵族,汉人,元帝国,消息资讯,忽必烈,成吉思汗,汉族,蒙古,蒙哥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统治,封地,忽必烈,能在,征服者,蒙古,贵族,汉人,元帝国,消息资讯,忽必烈,成吉思汗,汉族,蒙古,蒙哥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