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副好皮囊,老天赏饭吃,庾亮凭借着俊美的外貌和外戚的身份一步步成为东晋的实际掌权者。然而身居高位的庾亮空有抱负,没有实才,迫不及待清除异己导致大失人心,不识军事引起内乱差点坑掉司马氏的皇位。“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庾亮真的担得起“名士”的美誉吗?
一、亮美峻整,平步青云
魏晋时代,儒家经学衰弱,老庄玄学盛行,庾亮也不能“免俗”,“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庾亮的姿容俊美,得到过东海王司马越、晋元帝司马睿的认可;庾亮对国事的见解,收获了王导、王敦的称赞。得到这么多大佬的背书,庾亮的平步青云可以说是必然。
事实也是如此,司马睿南渡后,不仅为自己宠爱的儿子,未来的晋明帝司马绍聘庾亮的妹妹为世子妃,还扶持庾亮出任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司马绍也特别信任庾亮,两人结为“布衣之交”,庾亮被司马绍提拔为中书监,掌管机要。
二、权臣之乱,建功一时
东晋初建,司马睿与王导、王敦共治,王导内掌中枢,王敦外握重兵,琅琊王氏子弟身居要职。为了收回权力,司马睿提拔其他的士族子弟以此反抗,可这样的行为令王敦非常不满,最终使得王敦这位东晋开国重臣举兵谋反。
司马睿可以说是开国皇帝中最憋屈的一个了,他根本拦不住王敦的铁骑,只得率领百官向王敦投降求和,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王敦与其爪牙飞扬跋扈,在司马睿被气死后更是目中无人,王敦甚至还对帝位有觊觎之心,他决定杀了司马绍好改朝换代。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心向王敦的,在温峤、郗鉴、庾亮、王允之等人的帮助下,司马绍杀尽跟随王敦作乱的党羽。其中,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追击王敦最忠心的爪牙沈充,“以功封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
三、柴棘三斗,独揽大权
平定王敦之乱后,本可大有作为的司马绍就病倒了,这使得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东晋又布满阴云。庾亮无法得见司马绍,他认为是掌管禁军的宗室重臣司马宗搞的鬼,此人还与王导、庾亮政见不合,费尽心机,庾亮在寝宫见到司马绍。
“人谓庾元规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庾亮声泪控诉司马宗等人想要篡权夺位,希望司马绍罢黜有异心的大臣们,将朝廷交给自己。司马绍虽然没有听从,但他还是选择了相信庾亮,加庾亮为给事中,中书令之职,又遗命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丹阳尹温峤与庾亮共同辅佐幼君。
八王之乱,胡族崛起,侵占北方;王敦之乱,东晋内战,痛失中原,究竟是一心北伐光复晋朝,还是喊个口号只为扩大家族利益,庾亮内心真实所想已经无从得知。晋成帝司马衍年幼,皇太后庾文君临朝摄政,但实际上是庾亮独掌大权。借助外戚和辅政大臣的身份,庾亮开始了自己的“辣眼”操作。
庾亮一改王导执政时对各方宽容,对内先一步或杀或罢司马宗与其同党,被认为是在铲除宗室;对外则步步紧逼,镇西将军祖约、荆州刺史陶侃皆手握重兵,都因为没有位列辅政大臣颇有怨气,庾亮没有安抚他们不说,反而一直在拱火。咸和三年(328年),历阳内史苏峻以讨伐庾亮为名,与祖约联合起兵。
四、祸由己出,自食恶果
起先,庾亮根本看不起苏峻、祖约之祸,他担忧的是荆州刺史陶侃,此人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在荆州等地颇有威望,又因为没有位列辅政大臣对自己不满。庾亮任命温峤出任江州刺史,为的是看住陶侃,“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可笑的是,陶侃不仅没反,还在庾亮翻车后拯救了东晋。
咸和三年(328),苏峻攻占京都建康,庾亮仓皇出逃,晋室将倾。其实苏峻从还没起兵开始,到兵临建康城下,就不断有有志之士向庾亮提出建议,但自认为文武兼备的庾亮都没有听从,东晋在他的手上不仅没有复兴,反而再度陷入绝境。
卞壸曾劝庾亮早做准备:“峻拥强兵,逼近京邑,路不终朝,一旦有变,易为蹉跌,宜深思之”,庾亮认为大祸在陶侃而没有防备。从事中郎陶回认为:“及峻未至,急断阜陵,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直到苏峻派人夺得大量盐米,庾亮才后悔莫及。苏峻兵临京师,陶回再次建议庾亮“宜伏兵邀之,可一战擒也”,庾亮依然没有采纳。
“苏峻作逆,京都倾覆,后见逼辱,遂以忧崩”,都城沦陷,哀嚎遍野,皇太后庾文君担心受辱而忧伤去世,若不是自己急功近利,若是自己察纳雅言,又怎会有如此下场?
五、器用周时,所处非地
一路难逃,庾亮想了很多,他放下了外戚的身份,推举陶侃为讨贼盟主;他放下了名士的架子,并殊死战,坚守白石垒;他在战乱中又一次成长,与众人合力击败苏峻,挽回了东晋司马氏的江山。
更难得的是,庾亮抚平了自己骄傲的翎羽,他向侄儿坦言自己的“死罪”,晋成帝宽慰他后,庾亮还想遁逃于山水之间,可惜被成帝派人追回。庾亮又请求持节外镇,前后十年,他又数次辞让朝廷的封赏,直到陶侃逝世,他接过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的重任。
咸康五年(339年),后赵皇帝石勒逝世,庾亮起兵北伐,虽然俘虏了成汉政权的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但对上后赵时吃了大亏,豫州刺史毛宝战死,重镇邾城失守。毛宝曾在平定苏峻之乱时立下大功,被庾亮视为左膀右臂,得知毛宝的死讯,庾亮哭得十分悲伤,没多久也去世了。
“别有用心,公忠之臣,如庾亮、殷浩等,又所值或非其时,所处或非其地,未获有所展布之”,要论对东晋的忠诚度,庾亮可以位列前排,外镇掌兵,他没有像王敦那样滋生野心起兵造反,北伐失败,他也不曾如后来的桓温那样擅行废立。然而,自负有才的庾亮却并未做成一件有功于东晋的好事,若不是妹妹庾文君、侄儿晋成帝的支持,庾亮早就被砍头了,哪还能位极人臣?